作者:刘兴英  单位: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20

手术室护理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以保障患者安全,增强患者信任感,使手术护理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

术前阶段

1.个性化术前访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可能的术后恢复情况,并解答患者的疑虑,从而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细致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准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手术的顺利程度和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前禁食禁饮情况等,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3.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及生理准备

健康教育在术前护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水平,并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术中配合要点、术后康复计划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术中阶段

1.安全核查的执行:确保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手术

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切皮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暂停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安全核查表上的所有项目逐一核对,确保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手术。

2.精准的无菌管理: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术中无菌管理是手术护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监督所有手术团队成员无菌技术的严格执行:包括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的正确穿戴、手术医生手术区皮肤的严格消毒、手术器械敷料的严格灭菌、开具所有无菌物品前的严格检查、手术器械的无菌传递等。

3.团队协作配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手术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手术团队的高效协作,其中护理团队的配合能力尤为关键。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需熟练掌握各类手术的配合流程,确保手术器械的及时供应和无菌操作的执行,并肩负着清点核对台上所有物品的重任,确保在关闭体腔前后数量完全一致,杜绝异物遗留。此外,手术护理人员还需与麻醉医生、外科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迅速响应突发情况,如术中出血、麻醉过敏反应等。高效的团队协作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手术安全。

4.体位与舒适度管理:预防并发症

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中一直处于被动体位,不同手术类型对患者体位的要求不同,不合理的体位摆放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皮肤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合理摆放患者体位,如使用软垫支撑、减压垫保护骨隆突部位,术中定期检查受压部位,适时调整可调节部位。

术后阶段

1.术后苏醒期护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术后苏醒是麻醉恢复的关键时期,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不安等问题。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2.镇痛护理:科学管理疼痛,提高舒适度

术后疼痛管理是提升患者舒适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镇痛护理不仅能减少患者痛苦,还能促进术后早期活动,降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疼痛耐受度,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制定合适的镇痛方案,如患者自控镇痛(PCA)、局部神经阻滞等。

3.严密交接:保障患者连续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或者监护室时,需与接班人员进行床旁交接,详细交代患者的术中情况:出血量、生命体征、皮肤情况、留置管道、特殊注意事项等,确保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4.术后康复指导:促进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阶段,科学的康复指导及正确的执行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期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在手术室的感受,听取其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术后功能锻炼、营养管理、切口护理等),并根据其术后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

无影灯下,不仅有手术医生精湛技术的展现,还有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温情守护,手术室优质护理就是月亮天使们的完美呈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