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亚 李敏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剂科  发布时间:2025-08-27
347

一位孕前体重指数为18.6的初产妇,无糖尿病家族史,无抽烟、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作息规律,近10年的空腹血糖正常(测定值为4.05~5.20,正常应为3.9~6.1)。于孕26+1周时,进行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缩写为OGTT,用于筛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孕24~28周进行),空腹血糖为3.92、服糖后1h为10.42、2h为9.75(正常应为空腹≤5.1、1h≤10.0、2h≤8.5),考虑为妊娠期糖尿病(简称妊糖)。饮食控制一周后,于孕27+1周时查糖化血红蛋白为4.8(正常应为4.0~6.0,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结合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医生建议适量增加运动,减少碳水和糖分摄入,增加肉类食物的摄入,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生长情况,暂不予药物治疗,若饮食加运动不能有效控糖,再考虑药物治疗。

在医生、药师以及营养师的科普下,深知血糖不能有效控制对宝宝和自身产后恢复有极大伤害,待产前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马拉松式”控糖。控糖前,咨询营养师,制定饮食食谱。控糖期间,采用“薄荷健康”小程序记录每顿正餐和加餐食物摄入,辅以指尖血糖和孕晚期宝宝生长情况(超声检查)对食物摄取量和种类进行把控,选择适合自己和宝宝的食物。遵循少吃多餐的总原则,先肉类、蔬菜类,再辅以主食的进食顺序。对于水果这类“糖衣炮弹”,可根据赵立涵于2025年发表的《智选水果,为糖友奉上红黄绿灯指南》进行筛选。

所幸打败了各种糖衣炮弹,直至孕39+0周时,剖宫产孕1产1,术中顺利,评分正常,产妇和新生儿无低血糖情况。整个孕期体重增加8.5kg(44kg→糖筛50kg→52.5kg),妊糖后增加的每一两体重都给到了宝宝(3280g)。产后42天进行OGTT检查,空腹血糖为4.73、服糖后2h为9.34,提示为糖耐量受损(OGTT检查2h后血糖正常应≤7.8、糖耐量受损为7.8~11.1、糖尿病为≥11.1),需持续性控糖。此后坚持每天快走≥1h、控制碳水和糖分摄入,未予药物治疗,分别于产后约1年和2年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别为5.4和5.1(正常应为4.0~6.0),均为正常值。

这个瘦子妈妈的妊糖故事有如下几点感悟:

1.没有风险因素的妈妈也会有妊糖的风险,提示我们在孕前可以进行糖耐筛查,更好地在孕早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2.为了避免宝宝成为巨大儿或者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等症状,建议妊糖妈妈们控制好血糖,当看到宝宝的那一刻,一切的坚持和自律都是值得的。

3.产后多久能恢复血糖正常?2025年李丽等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管理的困境与改变策略》一文中提及,国内研究现状缺乏较长时间的干预随访,目前仅随访至产后6个月,其长期效果尚不清楚。文中还提及,妊糖妈妈在产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0%~60%,且相较于正常产妇,其产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8~10倍,需要长期坚持“健康”饮食。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从妊糖时鸡蛋大小的米饭量即血糖超标,到产后2年才基本实现正常米饭量,2年多的极度自律才终于有了回音。

4.妊糖恢复的概率大吗?2025年耿玲玲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分析》中的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为52%,说明妊糖患者产后较易发展为糖尿病。对于妊糖没有随着羊水溜走的妈妈们,断奶后不必再死磕餐后血糖,带娃本就很辛苦,偶尔可以给糖水开个闸,给生活加点糖,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根据2021年12月6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中国20-79岁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41亿人(2021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患病率为10.0%,患病人数全球排名第一,约占全球糖尿病总人数的1/4;全球妊娠期高血糖(20~49岁)发病率为16.7%。在水果都要追求糖度的时代,妊糖的经历警醒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延缓糖尿病的到来,同时可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规避高糖生活,从而减少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也许福祸相依吧,聊以自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