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患者出院后,康复期(通常为发病后6个月至1年)的延续护理至关重要,社区医院作为“家门口的医疗站点”,能为患者提供便捷、持续的护理支持。但很多患者和家属不知从何入手,以下从4个关键方面,详解社区医院延续护理的重点。
精准对接“个性化康复训练”,避免盲目锻炼
中风后患者常遗留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社区医院的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这是延续护理的核心。
社区医院可提供的康复服务
肢体功能训练: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针对偏瘫患者,康复师会指导“被动关节活动”(如帮患者活动手腕、脚踝,防止关节僵硬)、“主动训练”(如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抓握弹力球、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若患者无法下床,会教家属床上翻身、坐起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
言语与吞咽训练:对说话不清的患者,康复师会用“卡片认读”(如识别“水”“饭”等简单字词)、“口腔肌肉训练”(如鼓腮、伸舌)改善言语功能;吞咽困难者,会指导“空吞咽练习”“冰刺激舌头”,并调整饮食质地(如将粥煮至稠厚,避免呛咳引发肺炎)。
居家康复指导:康复师会上门评估患者居家环境(如是否需要安装扶手、防滑垫),并教家属辅助训练方法(如帮患者按摩患侧肢体,每次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确保患者在家也能规范训练。
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增加训练强度(如强行让偏瘫患者站立,可能导致摔倒),若训练中出现头晕、肢体疼痛,需立即暂停并联系社区康复师调整方案。
重点预防“3大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中风康复期患者免疫力较弱,易出现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社区医院会通过定期监测和指导,做好预防。
压力性损伤预防
定期翻身:社区护士会提醒家属,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侧卧时在背部、腿部垫软枕),并每周上门检查患者臀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若发现皮肤发红,会指导涂抹润肤霜、使用气垫床。
清洁护理:教家属每日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保持干燥;若患者大小便失禁,需及时更换纸尿裤,避免尿液、粪便刺激皮肤。
肺部感染预防
呼吸训练:社区医生会教患者“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紧)、“有效咳嗽”(先深呼吸,再用力咳嗽排出痰液),每天练习3次,每次10分钟,减少痰液淤积。
定期监测: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烧,社区护士会上门测体温、听肺部,必要时联系上级医院做血常规、胸片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深静脉血栓预防
肢体活动:对长期卧床患者,社区康复师会指导“踝泵运动”(勾脚、伸脚,每次10秒,重复20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能下床的患者,需每天在家人陪同下缓慢行走10-15分钟。
穿戴辅助器具:若患者下肢肿胀,社区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穿医用弹力袜,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严格做好“用药与血压血糖管理”,避免中风复发
中风复发率高,社区医院会帮患者做好用药监督和基础病控制,这是延续护理的关键防线。
用药管理
建立“用药清单”:社区护士会帮患者整理常用药(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降压药硝苯地平、降糖药二甲双胍),标注服药时间、剂量(如“阿司匹林每晚1片,饭后服”),并每周电话提醒,避免漏服、错服。
监测药物副作用:定期上门检查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阿司匹林可能引起)、下肢水肿(降压药可能引起),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
血压血糖监测
定期检测:社区医院会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月免费测1次血压、血糖,若患者家中有血压计、血糖仪,会教家属正确操作方法,要求每周记录3次(晨起、午后、睡前),数据同步给社区医生。
异常干预:若血压持续≥140/90mmHg或血糖≥7.0mmol/L,社区医生会调整用药方案,或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总结
中风康复期延续护理需“专业指导+长期坚持”,社区医院能提供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用药管理、心理支持等一站式服务。患者和家属需积极配合,定期参与社区护理,有问题及时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