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遭受过腰痛的困扰,而且这种疼痛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腰痛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因素,而骨科康复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腰痛反复发作的原因剖析
1.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久坐:现代生活中,大部分人工作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身体重量集中在腰椎,导致腰椎间盘承受过大压力。正常情况下,腰椎间盘起到缓冲震动、分散压力的作用,但长期久坐会使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均,纤维环易受损,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痛。
姿势不良:弯腰驼背、站立时重心偏移等不良姿势,会改变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年龄与退变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退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的退变会导致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稳定性下降,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等结构也会因代偿性增生而出现肥厚、钙化等变化。
3.疾病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的常见病因,因腰椎间盘退变、损伤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除腰痛外,常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若未得到有效治疗,腰痛易反复发作。
腰椎管狭窄症:由于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腰痛及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继续行走又会再次出现。这种病症往往随着病情进展,腰痛发作频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骨科康复的有效妙招
1.物理治疗
热敷与理疗:在腰痛发作的初期阶段,可采用理疗(例如无热效应的短波治疗)等方式。理疗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进而缓解疼痛与肿胀症状。每次理疗时间以15至20分钟为宜,每天进行1至2次。而在疼痛缓解期,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时间约20-30分钟,每天3-4次。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身体进行牵拉,增大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常见的牵引方式有骨盆牵引、腰椎电动牵引等。牵引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牵引重量和时间。一般来说,每次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
2.运动康复
核心肌群训练:核心肌群(腹部、腰部、臀部等)是稳定脊柱的关键。平板支撑:双肘和双脚撑地,身体呈一条直线,收腹,避免塌腰或撅臀,每次坚持30-60秒,重复3-4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仰卧抬腿:平躺,双腿伸直抬高至与床面成45-60度角,保持数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长期训练可增强腰肌力量,减轻腰椎负担,预防腰痛复发。
腰椎活动度训练:改善腰椎灵活性,缓解肌肉僵硬。如腰椎前屈后伸: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前屈(上半身尽量贴近大腿),保持3-5秒;再缓慢后伸,保持3-5秒,重复10-15次。
3.手法治疗
推拿:专业的康复治疗师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等部位,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腰椎关节位置。例如,先用揉法、滚法等放松腰部肌肉,然后采用按揉穴位(如肾俞穴、委中穴等)的方法疏通经络,最后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腰椎关节微调手法。推拿手法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疗程。
整脊疗法:整脊疗法是一种针对脊柱关节错位进行矫正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从而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腰痛症状。整脊疗法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次治疗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结语
腰痛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但通过深入了解腰痛的原因,并采用科学有效的骨科康复方法,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显著改善。无论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腰痛,还是年龄、疾病因素引发的腰痛,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和手法治疗等骨科康复手段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