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婵媛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  发布时间:2025-08-29
10314

作为学校校医,日常工作中常会接触到因心理问题寻求帮助的青少年,这个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负责决策和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质尚未成熟,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安全感,这种矛盾容易引发心理行为的波动。因此,家长掌握识别心理危机、科学干预的方法,对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识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险信号

1.情绪波动的早期预警

持续低落或易怒:情绪低落超过2周,对以往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频繁因小事暴怒。

情绪极端化:突然从沉默寡言转为过度亢奋,可能为双相障碍的表现。

自我否定:频繁说出“我没用”“没人喜欢我”等消极言论,甚至产生自责倾向。

2.行为习惯的异常信号

社交退缩:拒绝参加朋友聚会、逃避学校活动,或突然与亲密好友断绝联系。

自伤行为:出现划伤手臂、撞头等隐蔽或明显的自我伤害行为,这类情况需立即干预。

成瘾倾向:沉迷游戏、短视频,甚至通过偷窃药物、酒精来逃避现实。

3.生理与学业的连锁反应

身体警报:长期失眠或嗜睡、食欲骤减或暴食,频繁出现无医学病因的头痛、胃痛(我校医务室每月接待这类学生约10-15例,排查生理疾病后,多与心理压力相关)。

学业滑坡:成绩断崖式下降、逃课、作业拖延至凌晨,或突然放弃努力。

认知功能受损: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如无法自主选择着装)。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举措

1.建立“安全沟通”模式

每日15分钟“无目的”对话:放下手机,用“今天有什么事让你笑了?”替代“作业写完了吗?”;用“我观察到……”代替评判。错误示范:“你又熬夜玩游戏!”正确示范:“我注意到你这周凌晨才睡,是遇到什么困扰了吗?”

接纳情绪,延迟建议:孩子倾诉时,先回应感受(如“这确实让人委屈”),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营造“支持型”家庭环境

设定“情绪安全区”:明确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家永远是你最安全的港湾。”

减少控制,增加选择权:将“你必须学钢琴”改为“你想学钢琴还是绘画?我们支持你的兴趣。”

家长示范情绪管理:通过运动、写日记等方式处理自身压力,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情绪崩溃。

3.协同学校与社会资源

与老师建立定期沟通:关注孩子在校表现(如是否独来独往、上课走神等),避免当众质问孩子。我校每周会向班主任推送“心理观察小贴士”,方便家校联动。

利用专业工具筛查风险:通过《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如PHQ-9抑郁筛查表)初步评估,结果需由心理医生解读。

储备应急资源:保存当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0760-88884120)、三甲医院精神科联系方式(可咨询学校医务室获取本地资源清单)。

4.培养心理韧性“工具箱”

正念练习:教孩子用“5-4-3-2-1”感官着陆法缓解焦虑(说出5个看到的事物、4种触感等),我校心理社团常组织这类练习。

挫折教育:通过棋类等家庭游戏模拟失败场景,引导孩子思考“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教孩子拒绝同伴的不合理要求(如“我不想逃课去网吧”)。

5.危机干预的“黄金48小时”

自杀倾向应对:立即行动(移除刀具、药物等危险物品,陪伴孩子并联系心理医生);避免说“你想开点”“你死了我们怎么办”(可能加重愧疚感)。

自伤行为处理:保持冷静,用“我担心你会受伤”表达关怀,而非指责“你疯了?”。

寻求专业帮助:儿童精神科医生可通过沙盘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干预,学校可协助对接心理辅导资源。

6.关键原则

早发现,早干预:心理问题如同“心灵感冒”,及时治疗可避免恶化。我校每年9月开展的心理健康普查,就是为了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避免“病耻感”:坦然讨论心理健康,如“妈妈也曾焦虑过,我们一起面对”。

长期陪伴:心理健康维护是一场马拉松,需耐心陪伴孩子度过情绪波动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