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师鸿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284

分娩后,很多妈妈会遇到一个普遍现象——恶露。它其实是子宫在恢复过程中排出的血液、子宫内膜残留物和黏液的混合物。恶露就像一次“身体大扫除”,帮助子宫恢复到孕前的状态。那么,恶露一般多久能干净?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又该如何判断和处理呢?

恶露的正常过程

1.恶露的阶段性变化

产后恶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血性恶露(产后1~3天):量多、颜色鲜红,类似月经。这时恶露里含有较多血液、组织碎片和宫腔液体,常伴随子宫收缩带来的下腹坠胀感。产妇可能会在翻身、咳嗽时排出血块,这是子宫排出的正常过程。

浆液性恶露(产后4~10天):颜色逐渐变为粉色或淡褐色,量减少。此阶段恶露中血液成分明显减少,以血清、白细胞为主,看起来较稀。妈妈会发现卫生巾更换频率降低,子宫缩小速度也更明显。

白色恶露(产后2~4周):颜色转为淡黄或乳白色,主要为宫颈分泌物。此时恶露已无明显血色,成分多为上皮细胞和细菌,性质较清稀或稍有黏性。若产妇恢复良好,这一阶段很快会逐渐消失。

2.恶露持续时间

大部分产妇在4~6周内恶露就会干净。有些人子宫恢复较快,可能3周左右就结束;也有人恢复慢一些,需要接近两个月。影响恶露时间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是否有产时出血较多、产后哺乳频率及身体体质。子宫收缩良好的产妇,恶露会排得更加彻底,结束得更快,而若宫腔内有残留或恢复不佳,则恶露会延长。

3.恶露与子宫恢复的关系

恶露排出与子宫复旧息息相关。子宫在产后需要不断收缩才能排净残余物,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能加强子宫收缩,从而缩短恶露时间。若产妇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或剖宫产史,子宫复旧过程可能减慢,导致恶露持续时间变长,甚至容易出现量多或夹杂血块的情况。

恶露异常的表现

1.出血量过多

如果恶露超过产后10天仍像月经一样量大,甚至伴随大血块,就要警惕是否有子宫收缩不良或胎盘残留。子宫收缩不良会导致血管口不能及时闭合,持续出血;而胎盘或胎膜残留在宫腔内,也会不断刺激子宫出血。产妇若频繁浸湿卫生巾,或半小时就需更换一次,应尽快就诊检查。

2.恶露颜色和气味异常

正常恶露虽有血腥味,但不会刺鼻。如果出现颜色发黑、味道恶臭,可能提示子宫或阴道感染。感染常伴随下腹坠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恶露颜色呈暗红或黄绿色,并带有明显异味时,要考虑细菌在产道繁殖。此时需进行妇科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并使用抗感染治疗。

3.恶露时间过长

超过6周仍未干净,或时好时坏,常见原因是子宫内膜修复延迟,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部分产妇因内分泌水平不稳定或体质偏弱,子宫黏膜再生速度较慢,恶露就会持续。若合并宫腔黏连、子宫内膜炎或息肉等情况,也会导致反复流出血性分泌物,表现为恶露拖延不止。

如何正确应对

1.注意观察

产妇应每天留意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必要时进行记录。通过观察能及时发现异常,例如出血量突然增多、颜色由浅转深或伴随异味,都提示可能有病变。使用卫生巾时可注意是否短时间内被浸透,若变化明显,要在第一时间引起重视。

2.保持清洁

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护垫或棉质布料,以免细菌滋生。恶露期阴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清洁容易诱发感染。产妇应选择柔软透气的一次性卫生巾,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洗澡时以温水淋浴为宜,避免使用过热水或盆浴,以减少细菌逆行感染。

3.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腹痛、恶臭分泌物或大出血,一定要立刻到医院,避免延误治疗。大出血可导致贫血或休克,而持续高热伴腹痛往往提示子宫内膜炎。产妇不应自行服药掩盖症状,应尽快做B超或血液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胎盘残留或感染。

结语

产后恶露是子宫恢复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一般在4~6周会逐渐干净。但妈妈们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发现出血异常、气味不对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让产后恢复更加顺利、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