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俊萍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5
4593

你是否正在经历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夜里反复醒来,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很浅,似睡非睡,早上醒来精神疲惫,身体很沉重……如果存在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 h),症状至少出现3次/周,并且必须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焦虑情绪等)或日间的痛苦体验。

失眠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艾司唑仑、苏沃雷生、褪黑素等)、心理治疗(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物理治疗(光照疗法、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和中国民族医药治疗(中成药、针刺、艾灸、耳穴压豆等)。

当失眠长期存在(>3个月)且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时,则称为顽固性失眠。

2023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首次将麻醉药品在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技术“麻醉睡眠诱导术”写入指南。麻醉睡眠诱导术是指运用麻醉性药物诱导恢复睡眠平衡,然后结合针对性的物理和药物治疗,让患者恢复自然的睡眠周期,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种方法,是对现有失眠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麻醉睡眠诱导术从诱发失眠的机制出发,通过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抑制过度交感神经兴奋、调控可塑性神经突触等手段纠正紊乱的睡眠节律、修复受损脑细胞,重新恢复患者的自主睡眠。

具体技术包括——

睡眠康复技术:通过小剂量使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滴定等)帮助患者快速入睡,诱导类生理性睡眠。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将少量局部麻醉药注射到颈部特定位置,短暂可逆性地抑制交感神经节活性,降低交感张力,让紊乱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恢复平衡,改善神经功能,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采用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睡眠卫生教育、正念放松及认知矫正等手段,纠正长期失眠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与认知偏差,形成健康的睡眠周期。

快速抗抑郁技术:通过注射小剂量麻醉药物(艾司氯胺酮),缓解抑郁情绪,增强睡眠质量。非常适合于失眠合并抑郁患者。

迷走神经刺激:借助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手段,调整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的睡眠机能。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麻醉技术联合多模式治疗,即麻醉技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如:睡眠康复技术联合CBT-I(利用药物快速改善急性失眠症状,为行为治疗提供“时间窗”)、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BT-I、疼痛管理联合睡眠康复技术等。

麻醉技术在控制短期失眠症状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方面潜力显著,为顽固性失眠患者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该技术,那些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节律异常、低血压、有镇静药过敏史等的患者,则不符合该技术的安全条件。

因此,实施此技术前,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客观评估,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失眠情况,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在严密监护下实施麻醉睡眠诱导技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