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科学的呼吸康复护理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从四个方面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实用的训练方法。
基础呼吸训练:筑牢呼吸根基
基础呼吸训练是呼吸康复的核心,能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增强呼吸效率,缓解疾病临床症状。
(一)腹式呼吸训练法:腹式呼吸能充分调动膈肌的运动,增加肺通气量。训练时,患者可采取仰卧位,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逐渐隆起,此时放在腹部的手会向上抬起,而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吸气至最大限度后,稍作停顿,再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随之收缩,放在腹部的手轻轻向下按压,帮助气体排出。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会感到疲劳,可循序渐进增加训练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节奏要平稳,避免急促呼吸。
(二)缩唇呼吸训练法:缩唇呼吸能延缓呼气时气道的塌陷,增加气道内压力,有助于排出肺内残留气体。患者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一般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或1:3。例如,吸气3秒,呼气6秒。每天训练3-4次,每次5-10分钟。练习时可配合步行等轻微活动,效果更佳。
胸部物理干预:助力痰液排出
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因痰液黏稠、排出不畅而加重病情,胸部物理治疗能促进痰液松动和排出。
(一)有效咳嗽排痰法:正确的咳嗽方法能更高效地排出痰液。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身体稍向前倾,先进行3-4次深呼吸,然后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再用力咳嗽2-3次,咳嗽时腹部用力收缩,将痰液咳出。咳嗽后休息片刻,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先喝少量温水湿润气道,再进行咳嗽。每天可根据痰液量进行3-4次训练。
(二)胸部叩击与振动法:胸部叩击和振动能帮助痰液从支气管壁脱落。叩击时,家属或患者自己将手五指并拢、掌心微屈呈杯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胸部,叩击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叩击5-10分钟。振动法则是在患者呼气时,用手在胸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并快速振动,帮助痰液排出。叩击和振动最好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引起呕吐。
运动康复训练:增强呼吸耐力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一)低强度有氧运动: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慢跑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刚开始时,每次运动5-10分钟,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散步时可配合缩唇呼吸,即吸气时走2-3步,呼气时走4-5步,能更好地锻炼呼吸功能。
(二)呼吸肌力量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可使用简易呼吸训练器。训练时,患者含住训练器的咬嘴,缓慢吸气,使训练器内的浮球上升到目标位置,然后屏气1-2秒,再缓慢呼气。每天训练3-4次,每次10-15分钟。随着呼吸肌力量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如提高浮球上升的目标位置。
日常生活与护理配合:辅助呼吸康复
日常生活中的合理护理能为呼吸康复训练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疾病发作。
(一)合理饮食与水分摄入: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能稀释痰液,便于排出。
(二)环境控制与心理调节: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避免接触烟雾、粉尘、刺激性气味等过敏原。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60%为宜。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呼吸功能。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