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可谓是老生常谈。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与肺及心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烟雾中的苯并芘、尼古丁和亚硝胺等均有致癌作用。在我国,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直接导致心肌损伤,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心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增高2~6倍,心血管病是我国也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吸烟的危害却仍有很多人戒不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吸烟的种种“好处”了。
吸烟可以“提神”
压力山大的时候点根烟,仿佛能瞬间把压力赶走,但这只是短暂的假象。当尼古丁效应消退,你的身体会因为依赖产生焦虑感,压力反而增加,导致你更加需要抽烟。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实际是成瘾性作祟。不是“吸烟会舒服”,而是“不抽烟,会不舒服”。
据前段时间某电视台报道,一名16岁女孩突然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恶性结节,确诊早期肺癌,当即入院进行治疗。她年龄较小,再加上本身没有抽烟史,为何会年纪轻轻罹患肺癌?医生进一步追问发现,原来是女孩父亲这一习惯导致——女孩父亲烟瘾很大,一天能抽两三包烟,还经常在家里忍不住当着她的面抽烟,女孩就这样长年被迫吸入二手烟,导致肺部病变。
另外,你以为不在家人面前吸烟就安全了?错。三手烟是吸烟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能在物体表面停留很长时间,甚至几个月都不会消失。
吸烟可以“很酷”
电影里,那些叼着烟的角色总是那么酷炫帅气,吸烟仿佛成了一种个性的象征。很多青少年亦受此影响,认为吸烟就是成熟的标志。但现实世界却残酷得多。尼古丁加速皮肤老化、牙齿变黄、口腔异味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你愿意为了短暂的“酷”感,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吸烟可以“促进社交”
在社交场合,吸烟似乎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请回想一下你因此结识了多少人,收获了多少有价值的朋友呢?这真的是健康的“社交”吗?其实不吸也不会有人看扁你,大家对吸烟的危害心知肚明,只是都没有决心和毅力对抗自己的惰性而已。实际上有价值的社交根本不需要香烟,而对于不抽烟的朋友来说,你抽烟的行为还会让他远离你!如果你的社交是建立在让自己和他人一起遭受健康风险的基础上,这种“机会”还是别要了吧。
有研究表明戒烟后身体的变化立竿见影:20分钟后:心率和血压开始恢复正常;12小时后: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至正常水平;1年后:冠心病风险降低约50%;5年后:中风风险降至与非吸烟者相近;10年后:肺癌风险降低至吸烟者的一半。
如何戒烟
告诉周围的人你已经开始戒烟,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丢掉会引起吸烟欲望的物品。例如:香烟、烟灰缸、打火机等;烟瘾上来时,立即做深呼吸,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可吃水果,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饭后不要闲坐,立即刷牙漱口,每天运动30多分钟或散步;生活力求规律,减少紧张,勿使太劳累,避免制造吸烟提神的理由;合理调节情绪,多跟朋友聊聊天;戒烟门诊,寻求医师帮助;使用“中国戒烟平台”微信小程序获取专业帮助。
戒烟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戒断”反应,如头晕、头痛、失眠、咳嗽、不安等。这些症状因人而异,只要放松心情,坚定意志,通常数周内可恢复正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