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玉琳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22

抗生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抗生素在许多人的心中被奉为“万能神药”,无论是感冒发烧、喉咙痛还是拉肚子,都想用它来“消炎”。这种盲目使用和滥用,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危机——抗生素耐药性。简单来说,滥用抗生素不是在用药,而是在“培养”连抗生素都杀不死的“超级细菌”。为了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认清并避开抗生素的使用误区,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健康素养。

一、核心认知: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它只针对细菌

这是所有认知的起点,也是最根本的误区。

抗生素:它的正确名称是“抗细菌药物”,其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它对病毒、真菌等其它微生物无效。

炎症:是身体对刺激(如病原体、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过敏、外伤等。

因此,抗生素只能对付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如细菌性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如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性咽炎),以及非感染性炎症(如关节炎、扭伤)是完全无效的。

二、常见用药误区详解

误区一: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事实:超过90%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耐药风险。

正确做法:感冒发烧时应多休息、多喝水,对症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缓解症状的药物(如缓解鼻塞、咳嗽的药)。

误区二:追求“好得快”,主动要求打“吊针”(静脉输液)

事实:对于轻中度的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完全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更安全、更方便。静脉输液通常用于严重感染、无法口服或药物需要静脉给药的病人。盲目追求输液会增加静脉炎、过敏反应等风险,并加剧耐药性。

正确做法:遵从医嘱,能口服就不注射。

误区三:症状一好转就自行停药

事实:抗生素的疗程是医生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科学制定的。用药后,症状可能很快改善,但体内的细菌并未被完全清除。过早停药会导致残留的细菌卷土重来,造成病情复发,且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正确做法:即使感觉好了,也一定要服完医生处方的整个疗程。

误区四:将上次剩余的抗生素留着下次生病吃

事实:每次感染的细菌种类、严重程度可能完全不同,上次的药物未必对这次的病菌有效。使用不对症的抗生素,等于无效用药,还会催生耐药菌。此外,药品过期会失效甚至产生毒性。

正确做法:每次生病都应由医生诊断后开具新处方。剩余的抗生素应按药品说明书妥善处理,不应留存。

误区五:向医生要求开“最新的、最贵的”抗生素

事实: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对症下药”,并非越新、越贵就越好。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敏感。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和对当地耐药情况的判断,选择最可能有效、最安全的药物。盲目使用高级别抗生素会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导致未来无药可用。

正确做法: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

三、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是关键

明确诊断:只有在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问清用法:仔细询问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名称、用途、用量、用药时间(每天几次)、服用方法(饭前/饭后)以及整个疗程。

注意用药期间的自我观察

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身体反应。如出现严重皮疹、腹泻、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四、结语

抗生素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之得当,它是拯救生命的利器;用之不当,它则是在为我们自己挖掘健康的坟墓。保护抗生素的有效性,就是保护我们未来抵御感染的能力。这份责任不仅在于医生和政府,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一次用药选择。请您牢记:抗生素是处方药,绝不自行购买使用;不主动向医生索要;不随意停药或减量;不留存和分享剩余药品。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名负责任的用药者,为遏制抗生素耐药性贡献一份力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