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瑞丽  单位:曹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408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低龄化、高发化趋势令人揪心。教室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家长们为孩子的视力焦虑不已。近视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引发高度近视相关的眼底病变,危及孩子未来的视觉健康。面对这一现状,家长该如何科学干预,成为孩子眼睛的“守护者”?本文将从用眼习惯、户外活动、饮食营养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眼指南。

用眼习惯:从细节入手,培养“护眼本能”

读写姿势:坐直、握对、眼距一尺 错误的读写姿势是近视的“隐形推手”。孩子伏案学习时,往往习惯性低头、歪头或趴在桌上,导致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睫状肌长期紧张。家长需监督孩子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同时,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避免孩子因桌椅不匹配而弯腰驼背。

用眼时间:20-20-20法则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主要诱因。建议家长引导孩子遵循“20-20-20”原则:每用眼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至少20秒。此外,单次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课间休息时应鼓励孩子离开座位活动身体,放松眼睛。

光线环境:自然光最佳,台灯需达标 昏暗或过亮的环境都会加重眼睛负担。孩子学习时,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且均匀,优先选择自然光。若需使用台灯,需选择无频闪、显色指数(Ra)≥90的产品,并将台灯放置在左前方(右手写字时),避免手部阴影遮挡视线。同时,避免在强光直射或移动的车厢内阅读。

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给眼睛“放个假”

大量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药”。阳光照射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从而降低近视风险。建议家长:

保证时间:每天让孩子进行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分时段完成(如课间10分钟+午休+放学后)。

选择项目: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眼睛远近调节,缓解疲劳。

创造条件:即使无法远足,也可让孩子在阳台或庭院活动,接触自然光。

电子产品:严格管控,避免“屏幕依赖”

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孩子的眼睛面临更多挑战。蓝光伤害、近距离注视、长时间凝视等因素加速了近视的发展。家长需做到:

控制时长:遵循“20-20-20”原则:每20分钟使用电子设备后,远眺20秒,并确保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3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接触电子屏幕。

优化设置:将屏幕亮度调至与环境光匹配,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字体放大至清晰可见。

以身作则:家长需减少自身屏幕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无屏幕时间”(如晚餐时、睡前1小时)。

饮食营养:吃出“好视力”,从餐桌开始

均衡的饮食是眼睛健康的基石。以下营养素对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构成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可过滤蓝光、抗氧化。推荐食物:菠菜、羽衣甘蓝、玉米、蛋黄。

维生素A:维持角膜正常功能,预防干眼症。推荐食物:胡萝卜、南瓜、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

DHA:促进视网膜光感细胞成熟。推荐食物:深海鱼(三文鱼、鳕鱼)、亚麻籽油、核桃。

维生素C与E:抗氧化,延缓眼部衰老。推荐食物:柑橘类水果、猕猴桃、坚果、植物油。

家长需注意:避免孩子偏食、挑食,少吃甜食(高糖饮食会消耗维生素B1,影响视神经功能)。

定期检查:建立视力档案,早发现早干预

近视防控需“防”与“控”结合。建议家长:

定期检查: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跟踪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指标。

科学矫正:若孩子已近视,需通过医学验光配镜,避免“越戴越深”的误区。必要时可考虑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控制手段。

警惕信号:若孩子出现眯眼、歪头、频繁揉眼、抱怨视物模糊,应及时就医。

结语:守护视力,需“家校医”协同发力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需从日常细节入手,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提供营养支持,并创造更多户外活动机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近视防控宣传,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桥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行动守护孩子的清晰“视”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