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项救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治疗中,如手术、急救、贫血治疗等。然而,尽管输血技术不断进步,输血反应仍然是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识别和应对输血反应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输血反应的分类
免疫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与输血的血液中的抗原发生反应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最严重的免疫性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血型不匹配的情况下。当受血者体内的抗体与捐献者血液中的抗原结合时,抗原-抗体反应会引起红细胞的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溶血性输血反应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内。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背痛、胸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衰竭。急性溶血反应需要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支持治疗、肾脏保护等。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结束24小时后发生的溶血反应。一般症状较轻,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贫血、黄疸,偶见血红蛋白尿等。不少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漏诊,往往在需要再次输血时发现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检测出新的同种抗体时才明确诊断。
过敏性输血反应:是由于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对血液中某些成分(如白细胞、血浆蛋白等)产生过敏反应。这类反应通常发生较快,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轻微的过敏反应可用抗组胺药物处理,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即处理。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并不涉及免疫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6小时内出现的呼吸窘迫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肺损伤,同时可伴有发热或低血压症状。TRALI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浸润等。这类反应与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如白细胞抗体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有关。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 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ion Overload):TACO是指由于输血过快或过量,超过患者心血管系统负荷能力所引起的急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和急性肺水肿。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患者等。
长期或大量输血可能导致体内铁质堆积,引发铁负荷过重,最终导致肝脏、心脏和内分泌器官的损害。此类反应多见于慢性贫血患者,尤其是地中海贫血和其他血液病患者。
传染性输血反应:尽管现代输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些传染病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虽然血液筛查技术已非常先进,但仍存在假阴性和漏检的可能。感染者可能在输血后数月才出现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病毒也可通过输血传播。虽然输血前会进行HIV筛查,但由于病毒潜伏期问题,偶尔也可能发生输血后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如梅毒、疟疾、HTLV(人类T淋巴病毒)等,虽不常见,但仍然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二、输血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1.识别输血反应。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医护人员应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以下是几种常见输血反应的识别方法。
溶血性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胸痛、背痛、血压下降等;延迟溶血性反应则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等。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确认溶血情况,如直接人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血红蛋白水平等。
过敏性反应: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时,要首先怀疑过敏性反应,若症状轻微,可以用抗组胺药物处理;若反应严重,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TRALI反应:TRALI通常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部X光片显示双侧肺浑浊等。需要尽早识别,并进行支持性治疗,如氧疗、机械通气等。
TACO反应:TACO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颈静脉怒张、肺水肿等症状。此类反应通常与输血过量或过快输注有关,应当及时调整输血速率,给予利尿剂等治疗。
2.应对输血反应的措施。停止输血: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输血反应,首先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评估患者状况:快速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等,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例如,过敏性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溶血性反应则可能需要支持性治疗,如补液、血液透析等。监测与支持:对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如机械通气、血压支持、抗生素预防等。报告与调查:所有输血反应事件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上报和调查,确保同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并为未来的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尽管输血在现代医疗中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潜在的风险和反应不容忽视。识别并有效应对输血反应,不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需要通过严格的输血管理、血液筛查及患者监护等多方面措施来降低输血风险。
(永州市中心医院)
桂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