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8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降糖作用:
1.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在空腹状态下,肝脏会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而二甲双胍可抑制该过程,减少肝脏向血液中释放的葡萄糖量,从而降低空腹血糖。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二甲双胍可提高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3.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
二甲双胍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从而减缓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
4.其他潜在益处
除降糖外,二甲双胍还可能带来额外获益,如:
减轻体重:部分患者服用后食欲下降,有助于体重管理。
改善血脂代谢: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甲双胍的适用人群
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不存在禁忌证的情况下,二甲双胍是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鉴于其不增加体重,甚至可能使体重轻微下降,故尤其适合此类患者。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干预用药
对于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者,二甲双胍可延缓甚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尤其适用于肥胖或伴有其他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
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
若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不佳,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特殊人群的谨慎使用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一般不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但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目前证据有限,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
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该药在部分国家已被批准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但仍需严格监测。
哪些人不宜使用二甲双胍
尽管二甲双胍安全性较高,但以下情况应禁用或慎用:
1.严重肾功能不全
当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30mL/min时应禁用,因为这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当eGFR在30至45mL/min范围内时,需酌情减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2.严重肝病或酒精依赖者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机体对乳酸的代谢能力下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3.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乳酸酸中毒等,应暂停使用。
4.严重缺氧状态
如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等情况,由于组织缺氧,可能增加乳酸堆积的风险。
5.对二甲双胍过敏或不耐受者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若症状严重且持续不缓解,则需考虑更换药物。
二甲双胍的常见剂型及用法
1.普通片(速释片)
用法:每日2-3次,随餐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特点:价格较低,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不适。
2.缓释片
用法:每日1-2次,通常晚餐时服用。
特点:药物缓慢释放,胃肠道副作用较轻,适合对普通片不耐受的患者。
3.肠溶片
用法:餐前30分钟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
特点:药物在肠道溶解,降低胃部不适风险。
建议:初始治疗时,宜从500mg/日的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步加量,直至达到最佳有效剂量(通常为1500-2000mg/日)。若漏服,不可加倍补服,应按原计划继续用药。
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症状:恶心、腹胀、腹泻等。
应对: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选择缓释片或肠溶片。随餐服用,减少刺激。
2.维生素B12缺乏(长期使用)
症状:贫血、周围神经病变。
应对: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必要时补充。
3.乳酸酸中毒(罕见但严重)
高危人群: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脱水患者。
症状:乏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应对:立即就医,停药并纠正酸中毒。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是一种极为关键的基础用药,它具有降糖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以及经济成本较低等诸多优势,当正确运用二甲双胍,同时配合健康的饮食与适当的运动,可切实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患者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并且要定期对血糖、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展开监测,以此保障用药过程的安全有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