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园丽  单位: 广元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632

月经量少是女性常见的月经问题,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这一困扰,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平时正常量的1/2,或不足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连续两个月经周期及以上。

月经量的多少存在个体差异,判断月经量少需要结合自身平时的月经情况综合判断。如果只是突然一次经量稍微减少,但后期又恢复正常,可不用太焦虑;若连续两次以上或长期经量明显减少,则属于异常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月经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体系。

一、月经量少中医辨证分型

1、肾虚证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经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冰凉等。治疗以补益肾精、养血调经为主,可用归肾丸加肉苁蓉、巴戟天、乌药化裁。若手足不温,夜尿频繁,加补骨脂、益智仁温补肾阳;若五心烦热、潮热汗出,加女贞子、墨旱莲、白芍、地骨皮滋补肾阴。

2、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治疗以补气养血、和血调经,方选八珍汤加减。经血点滴即止者加阿胶、山萸肉养血填精;若心悸失眠,加炙甘草、首乌藤、远志;若贫血较重,面色苍白,重用黄芪补气摄血。

3、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血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可伴有胸胁胀痛等症。治疗以活血化瘀调经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香附。若经色暗红,血块较多,加三棱、莪术;若小腹胀痛,加延胡索、路路通以行气止痛;小腹冷痛加肉桂、乌药、小茴香温经止痛。

4、痰湿证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质黏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治宜健脾化痰、和血调经,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带下量多者加薏苡仁、车前子燥湿止带;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续断补益肝肾。

二、月经量少的中医调理妙招

1、针灸疗法

针灸属于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特定的穴位,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子宫和卵巢功能,促进经血正常排出。临床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如气血虚弱者可配合关元、足三里、气海等补益穴位;肝郁气滞常加太冲、期门以疏肝解郁;肾虚型则侧重肾俞、太溪、涌泉等穴位补益肾气。

2、推拿按摩

对患者推拿治疗时,主要包括腹部按摩、腰骶部按摩以及腿部按摩。

腹部按摩:用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力度应柔和而深沉,缓慢进行。

腰骶部按摩:用手掌在腰骶部从上向下进行按摩,可以配合滚法或者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摩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腿部按摩:用手掌在腿部内侧从上向下进行按摩,重点按摩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按压时以酸胀感为宜。

3、拔罐

可在背部的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拔罐。每次拔罐10-15分钟。

4、饮食调理

①气血不足者,可以食用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黑芝麻等。红枣桂圆粥,取红枣、桂圆各10颗,与大米或小米同煮成粥,每日食用。

②肝肾亏虚者,可食用桑葚粥,取桑葚30g,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糯米同入砂锅煮粥,粥熟时加少许冰糖即可。

③气血瘀滞者,可服用玫瑰山楂茶。取玫瑰、山楂,加山泉水煮沸后代茶饮。

④痰湿阻滞者,可食用冬瓜、扁豆、薏苡仁、芡实、山药、赤小豆等化痰除湿的食物。

5、生活方式调理

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②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每周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③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小结

总而言之,月经量少的情况若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闭经、严重腹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在调理月经的过程中要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