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属于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高血压一旦急性发作很有可能导致卒中,产生生命危险。不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掌握高血压预防和护理的常识,在生活中加以注意,也能让高血压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消除对我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都有哪些
1.遗传因素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如果自己家族中父母或兄弟姐妹存在高血压病史,那么自己也应当注意预防高血压。
2.环境因素
几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血压也不例外。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客观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在现实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包括生活在高海拔寒冷地区、长期处于吸烟或被动吸烟环境中,都有可能引发高血压疾病。在精神因素方面,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激动或者焦虑的状态下,很容易引起高血压。
3.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如果钠盐摄入过多、低钾饮食、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很有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此外,缺乏运动、熬夜、失眠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4.药物因素
如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激素类药物和避孕类药物,也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
5.年龄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高。简单来说,就是年龄越大,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越高,越要注意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护理方法有哪些
1.注意饮食健康
保持饮食健康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低脂低盐的饮食来减少钠和脂肪的摄入,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保持在5g以内,少吃肥肉、油炸食品、腌制肉类等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此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的水果,例如猕猴桃、香蕉、火龙果等,这些也更加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2.坚持运动锻炼
长期不运动,尤其是久坐的人,身体功能会出现一定的减退,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而这些也会让血压大大提升。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运动锻炼,最好每周进行3~5次锻炼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力量训练,例如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等等。此外,在运动之前还应当注意做好热身运动,以免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3.保持身心愉悦
精神因素对高血压也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自己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适当地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采用静坐、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舒缓情绪,降低心理压力。
4.改善不良习惯
过量饮酒和吸烟,这两个不良生活习惯,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来看,应当及早改善。过量饮酒很有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体重增加、肝脏和大脑等病变。因此,存在高血压问题最好避免饮酒,即便没有高血压,也应当少喝酒,每天不多于一两。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十分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吸烟者来说,应当进行戒烟,预防高血压,即便是不吸烟的人也应当注意预防二手烟,少去二手烟密集的地方。
5.保持生活规律
对于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的人来说,有规律的生活对于预防高血压疾病非常重要,而对于具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规律生活更有利于避免高血压引发各类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建议每天至少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2小时的活动时间。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在11点之前就寝,这样更加有利于气血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维持心理健康,尽可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