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肩周炎发展到一定阶段,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可能出现钙化灶,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加剧、功能进一步丧失。
肩周钙化灶:疼痛的“幕后黑手”
肩周钙化灶的形成与肩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当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等软组织反复受到刺激时,局部会发生修复反应。若修复过程失衡,钙盐便可能异常沉积,形成大小不一的钙化灶。这些钙化灶多见于冈上肌腱,也可出现在肩胛下肌腱、冈下肌腱等部位。
钙化灶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它直接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常为刺痛或灼痛,夜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其次,钙化灶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加重肩关节的肿胀和粘连,使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出现梳头、穿衣、系鞋带等日常动作困难。若不及时治疗,钙化灶可能持续增大,甚至导致肌腱断裂,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困境:精准度不足,疗效受限
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虽能缓解疼痛,但无法直接作用于钙化灶,对钙化灶的吸收和消除作用有限。长期使用还可能带来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超声波理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对深层钙化灶的直接作用较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钙化问题,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疗效往往不理想。
盲穿注射是传统治疗中较为直接的方法,医生通过触诊大致定位钙化灶位置后进行穿刺注射。然而,由于肩关节结构复杂,钙化灶位置深在,且个体差异大,盲穿注射的精准度难以保证。研究显示,盲穿注射的精准度仅约70%,可能导致药物误注入关节腔外组织,引发局部肿胀、血肿等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反复穿刺还会加重组织损伤和粘连,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超声引导注射:精准治疗的新利器
超声引导注射技术利用高频超声波的实时成像功能,为医生提供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清晰显示肩关节内部的结构,包括肩袖、滑囊、肌腱、韧带以及钙化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探头持续监测穿刺针的路径,医生可以像“导航”一样精准地将穿刺针引导至钙化灶中心,确保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实现“指哪打哪”的精准治疗。
技术优势显著
1.精准定位,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晰看到钙化灶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的关系,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这些结构,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同时,精准的定位也确保了药物能够准确注入钙化灶周围炎症区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
2.动态监测,实时调整:在治疗过程中,超声可以实时观察药物的扩散范围和钙化灶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药物未完全覆盖病灶或钙化灶有特殊情况,医生可以立即调整穿刺针的位置,补充注射药物,确保治疗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无辐射,安全便捷:与X线、CT等影像学引导方法相比,超声引导注射无电离辐射,对患者和医生均无辐射伤害,尤其适合需要多次治疗的患者。而且,超声设备便携,可在门诊或床边进行治疗,无需患者往返于不同科室,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
4.经济高效,缩短疗程:超声引导注射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单次治疗费用约数百元,远低于关节镜手术等有创治疗方法。多数患者经过1~2次注射治疗后,疼痛症状即可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疗程大大缩短。
结语
对于饱受肩周钙化灶困扰的患者来说,超声引导注射技术无疑是一种高效、安全、精准的治疗选择。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自由的肩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声引导注射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