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瑶  单位:兴文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470

血常规是临床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能够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虽然血常规不能直接确诊某种疾病,但其异常结果往往提示身体存在潜在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血常规主要检测哪些指标

血常规主要包括三大类细胞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相关指标(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能够反映机体是否存在贫血、脱水或红细胞增多症等问题;白细胞作为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比例的变化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炎症甚至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血小板则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数量的异常增减可能预示着出血倾向、血栓风险或某些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这4项指标升高需警惕

白细胞计数(WBC)异常升高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10)×10⁹/L。若显著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炎症(如肺炎、阑尾炎)、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时,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如流感、肝炎)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进一步鉴别。

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升高

男性血红蛋白>175g/L、女性>165g/L时称为红细胞增多。原发性增多可能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有关;继发性增多常见于长期缺氧(如慢性肺病、高原居住)、脱水或肾脏肿瘤。但需注意,吸烟者因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可能导致假性升高。

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⁹/L。超过450×10⁹/L时称为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易引发血栓;反应性增多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感染、手术后恢复期等有关。若持续升高且无明确诱因,需排查血液系统肿瘤。

C反应蛋白(CRP)或血沉(ESR)伴随升高

虽然CRP和ESR并非血常规的常规项目,但常与血常规联合检测。两者升高提示炎症或组织损伤,如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或恶性肿瘤。若同时伴发热、体重下降,需警惕自身免疫病或淋巴瘤。

异常结果如何应对

发现血常规指标异常升高时,首先要考虑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短暂性升高、月经期血小板轻度增加)或检测误差的可能。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对于无症状的轻度升高,建议1-2周后复查确认;

若指标明显升高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持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血液科;

当临床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时,需进一步检查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血常规的局限性

血常规检查虽然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其结果通常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以白血病为例,虽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异常升高或出现幼稚细胞,但要明确诊断仍需通过骨髓穿刺活检进行确认;同样,对于贫血患者,除了观察血红蛋白水平外,还需要结合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等检测指标,才能准确判断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还是其他类型的贫血。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血常规是一项高效、经济的筛查工具,尤其对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有重要提示作用。关注上述四项关键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为后续干预赢得时间。定期体检并科学解读报告,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