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艳丽  单位: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5924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它宛如“隐形杀手”,若不妥善管理和保养,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衰竭、失明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极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一古老养生理念,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维持健康的关键法宝。

一、饮食有节:精准调控,把好血糖关

1.合理分配三餐,稳定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要遵循“定时、定量、定餐”原则。定时进餐能让身体形成规律的消化吸收节奏,避免血糖因进食时间不规律而大幅波动。每日三餐热量可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各占1/3分配。比如,一位每日需1500千卡热量的患者,按前一种方式,早餐摄入300千卡,午餐、晚餐各600千卡。这样分配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防止早餐后血糖过高或晚餐前低血糖。

2.精选食物种类,优化营养结构

主食选择:优先选全谷物、杂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如燕麦、糙米、红豆等。它们消化吸收慢,能使血糖上升平缓。而精制谷物如白米、白面制品消化吸收快,易致血糖迅速升高,应少吃。

增加蔬菜摄入: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且热量低。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500克以上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如菠菜、芹菜、生菜等。这些蔬菜既能提供丰富营养,又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来源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来说,患者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1克左右蛋白质,如体重60千克的患者,每天约摄入60克。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可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每周可吃2 - 3次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其富含的ω - 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进食

患者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活动量和血糖控制目标,精确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并严格控制饮食量。可使用食物秤、量杯等工具准确称量食物,确保摄入量符合要求。同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导致过量进食。

二、起居有常:规律生活,筑牢健康基

1.充足睡眠,调节身体机能

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影响身体激素平衡,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血糖控制难度。患者应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每天保证7 - 8小时高质量睡眠。晚上尽量11点前入睡,早上按时起床,避免熬夜和过度赖床。创造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适度运动,增强身体代谢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在一周内5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每周还可进行2 - 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前要适当热身,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受伤。

3.规律作息,保持身体节律

除睡眠和运动外,日常生活其他方面也应保持规律。比如,每天定时排便,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减少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一旦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三、定期监测,及时调整保养方案

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监测,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要按医生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糖尿病患者保养身体的基本准则。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起居、定期监测,患者能更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美好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将这些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与糖尿病和谐共处,拥抱充满活力的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