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怀孕之后,有不少孕妈会收到医生的提醒,告知她们要定期测量血压,警惕子痫前期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些人可能会对此不加重视,实际上,子痫前期并不罕见,它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在情况严重时不仅会对孕妈的身体造成损伤,甚至还可能导致早产。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减少风险,今天就由医生来为孕妈们梳理重点内容。
先搞懂:子痫前期为啥这么 “凶”?子痫前期属于孕期特有的高血压病症,在早期阶段,症状呈现为头晕以及腿肿,很容易被当作怀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遭到忽视,倘若没有及时进行干预,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视物变得模糊以及上腹部剧痛等情况,更为危险的是,血管收缩会致使胎盘供血不足,导致胎儿出现缺氧以及生长迟缓。
但是不必惊慌,它的发展有一定的迹象可以追寻,只要尽早发现并加以预防,80%以上的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类孕妈要 “盯紧” 自己,但别慌虽然子痫前期可能找上任何孕妈,但以下几类人风险更高,需要比别人多上点心:
1.本身有基础病的孕妈:比如怀孕前就有高血压。
2.特殊怀孕情况的孕妈:怀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妈,胎盘 “工作量” 大,血管容易受刺激。
3.体重超标的孕妈:孕前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24 的 “微胖” 孕妈,或者孕期体重涨太快的(比如前三个月就胖了 10 斤)。
要是你在这些人群里,先别焦虑。做好预防就能顺利度过。
孕妈专属预防指南:从吃、动、测下手第一招:吃得 “轻” 一点,钙要补够,湘菜也能健康吃湖南人爱吃辣,孕期可吃辣,但需控制盐和油:每天盐不超5g,油更要少吃。
同时,这几类食物要多吃:每天1个鸡蛋、1块巴掌大的瘦肉或鱼,补充优质蛋白——它像血管“修复材料”,能增强血管弹性;每天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可让血管更“结实”,不易收缩痉挛。
第二招:别总躺,适当动一动,散步慢走也能防风险“怀孕要静养”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孕期适度活动比一直躺着更好。医生建议:孕4个月起,每天在感觉舒服的时候活动20-30分钟。
适合孕妈的运动:天气好时在小区散步,慢走到微微出汗即可;若实在不想动,每天在家走100步也比一直躺在沙发上强——活动能帮助代谢多余盐分和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让血压更稳定。
第三招:家里备个血压计,学会看 “预警信号”怀孕 20 周起,家里最好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腕式准)。每天早晚各测一次:先坐 5 分钟,不说话、不玩手机,卷起袖子后让血压计与心脏齐平。测完记录,如“7 月 20 日 早 8 点 125/75mmHg”。
若收缩压超 140 或舒张压超 90,且连续两天如此,要及时告知产检医生;即便血压正常,出现突然头痛(如戴紧箍咒)、视物有黑影或模糊、脚肿到穿不上鞋(按脚踝半天不起)、没胃口且进食后上腹胀痛等情况,也可能是子痫前期 “预警信号”,要赶紧去医院。
关键提醒:产检千万别偷懒,这是最靠谱的 “防线”孕妈别觉得“没不舒服就不用产检”,子痫前期早期可能没明显感觉,需通过产检测量血压、检查尿蛋白来发现。要记住产检频率:
1. 孕28周前:至少每月1次,测血压、查尿蛋白;
2. 28周后:每2周1次,加做胎心监护;
3. 36周后:每周1次,有时可能要做B超检查胎盘和羊水。
实际上,子痫前期倘若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便不可怕,孕妈可以将预防视为与宝宝的首次“互动”:在测量血压时跟宝宝交谈,在散步时晒太阳,只要在孕期管理好饮食、适当运动、勤于监测并按时产检,就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宝宝的降临。
(本文指导专家:XX 医院 XXX)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