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关键治疗方式,然而患者大多时候会因为代谢紊乱而遭遇营养不良以及电解质失衡等诸多风险,科学且合理的饮食管理可对患者生存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同时也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蛋白质摄入:量与质的双重把控
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每天蛋白质的丢失量可达到8至12克,需要借助饮食来加以补充,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当达到每公斤体重1.0至1.2克,并且其中优质蛋白所占的比例需要超过60%,像鸡蛋、牛奶以及鱼肉这类动物蛋白是首选,而像豆制品这类植物蛋白由于含磷量比较高,需要进行限制。
电解质调控:钾磷钠的精准限制
高钾血症是透析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当血钾浓度超过6.5mmol/L时,心脏骤停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患者需要严格地限制像香蕉、橙子这类高钾食物的摄入,运用焯水去钾的方法来处理菠菜、土豆等食材,磷代谢紊乱同样不能被忽视,血磷每升高1mg/dL,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18%。动物内脏、加工食品应当完全避免,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需随餐服用,以提高吸附效果。对于血压管理而言钠盐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每日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3克至5克范围内,患者需要留意那些不容易被察觉的钠源。
水分管理:动态平衡的艺术
对于无尿患者而言,每日饮水量需精确计算,具体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毫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至5%范围内,口渴管理方面可以采用小口多次饮水的方式,也可以含服冰块,每块冰块大约含水5毫升,或者咀嚼无糖口香糖以此刺激唾液分泌,需要留意的是,粥类、汤羹等属于隐性水分来源,例如,一碗200毫升的米粥含水量可达90%。
能量与营养素补充:多维度的营养支持
患者的每日能量需求为30至35kcal/kg体重,其中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应为50%至60%,建议选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荞麦面),以避免摄入精制糖,脂肪摄入方面应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高达86%,需要每日补充800至1000IU的活性维生素D,同时配合钙剂以维持骨代谢平衡。
特殊场景的饮食调整策略
糖尿病肾病患者要遵循碳水化合物定时定量的原则,运用餐盘法分配饮食,即餐盘的一半放置非淀粉类蔬菜,四分之一放置优质蛋白,另外四分之一放置低GI主食,若患者合并高脂血症,那么就需要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1%以下,反式脂肪酸常见于人造黄油和烘焙食品中。贫血患者需要增加铁的摄入,血红素铁在动物肝脏中的含量为每100克22.6毫克,其吸收率是非血红素铁的3至5倍,非血红素铁在菠菜中的含量为每100克2.9毫克,配合维生素C可使吸收率提升40%。
饮食管理的实施与监测
构建个体化饮食档案是基础工作,要记录每日所摄入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每三个月开展一次营养评估工作,运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结合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客观指标进行。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生化指标、营养状况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精准补充蛋白质、严格控制电解质、科学管理水分以及全面给予营养支持,患者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并提升生存质量与预期寿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