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海枢  单位: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3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全球约有2.57亿慢性感染者,中国更是乙肝大国,约有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慢性乙肝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因此,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良好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一、全面了解乙肝:知己知彼

乙肝患者需要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这是自我管理的基础。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包括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母婴垂直传播以及不安全的医疗操作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握手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急性乙肝通常表现为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感染后1-4个月出现。而慢性乙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正是其危险之处,许多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期和再活动期。

二、自我管理的关键要素

(一)、定期监测与随访

慢性乙肝患者应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ALT、AST等)、HBV DNA定量检测、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波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或肝硬化高风险人群,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弹性成像(FibroScan)或核磁共振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病毒活跃程度,并及时发现早期肝癌。

(二)、科学规范的治疗

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目前一线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1.严格按时服药,最好固定每天同一时间服用

2.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如肾功能监测等)

4.定期复查病毒载量和耐药情况

特别提醒:中药或保健品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

(三)、健康生活方式管理

1.饮食管理: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合理的饮食对乙肝患者尤为重要。建议:采用均衡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优质蛋白(鱼、瘦肉、豆制品)和膳食纤维;多摄入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限制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可能含黄曲霉毒素);肝硬化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预防肝性脑病

2.运动管理:

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脂肪肝、增强免疫力。推荐: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体育项目;肝硬化患者应避免腹部撞击类运动;

3.戒酒戒烟: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速肝纤维化进程,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吸烟会增加肝癌风险,应尽早戒烟。同时要避免二手烟暴露。

(四)、预防病毒传播

乙肝患者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病毒传播:

1.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2.伤口要妥善包扎,污染物要安全处理

3.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

4.告知性伴侣和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

5.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

6.从事医疗、食品等行业要遵守相关规范

7.药物与保健品管理

乙肝患者用药需特别谨慎:

1.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2.慎用中药和膳食补充剂,许多传统中药有肝毒性

3.接种疫苗前咨询医生(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4.任何新药使用前都应评估肝脏安全性

(五)、应急情况处理

患者应了解以下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持续加重的乏力、食欲下降、明显腹胀、下肢水肿、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持续发热或腹痛

三、展望与期待

随着医学进步,乙肝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新型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治疗、基因编辑技术等为乙肝治愈带来希望。患者应保持信心,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医疗进展,不轻信虚假宣传。

乙肝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拥有与常人无异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关键在于: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坚持规范的医疗随访,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积极的心理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