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骨质疏松骨折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是难以承受的病痛,还有高昂的医疗费用。预防骨质疏松就像“存钱”,“多存少取”才不会出现骨量“赤字”!如果把身体的骨量比作人体中的一座“骨矿岛”,那么在成年之前,这座岛的容积是不断地自然增加的,当达到“峰值骨量”后就不再增加了。这个峰值大多数人都发生在35岁左右。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骨量开始下降,最终就造成了骨质疏松。怎么知道自己骨质疏松了?腰疼腿疼是信号吗?
并非所有的骨质疏松都有症状,因此才有人将其称为“静悄悄的杀手”。很多患者都是在发生了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有骨质疏松。不过,疼痛有时也是骨质疏松的信号,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多个部位疼痛。但同时也要注意,并非出现腰痛、腿疼,就一定是骨质疏松。那么,如何才能确认已经发生骨质疏松了呢?
第一种就是出现脆性骨折,也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之一。脆性骨折一般都是自发性或由轻微创伤导致。这种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或轻微磕碰等,不会使正常人发生骨折,但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却很容易出现。骨折部位常见于脊柱、髋部、手腕等部位。
第二种就是通过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做骨密度检测呢?可以填写《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就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当然,即使题目全部回答“是”,也不意味着您已经患有骨质疏松,具体需要咨询专业医师。
如果已经骨质疏松了,怎么办?
很多人可能认为,治疗骨质疏松就是补钙。补钙当然有用,但这不是治疗措施的全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是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加强营养、均衡膳食、规律运动、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限咖啡、限碳酸饮料、与医生协商少用或不用影响骨健康的药物。另外还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钙。补钙其实是补充两种成分,一个是钙剂,另一个是能够促进身体吸收钙剂的维生素D。但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单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远远不够,应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第二是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立刻起效,骨密度的恢复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个体化治疗,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用药方案也各不相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第三是康复治疗。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心理干预措施及行动辅助等。
对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活中要预防跌倒,比如保持家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杂物、浴室做好防滑措施、加固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和衣服、外出时使用拐杖等。并且不要服用会让人昏昏欲睡或可能过度降低血压的药物,以免增加跌倒的风险。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巩固一生,迎战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