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众  单位:淄博一四八医院介入血管科  发布时间:2025-07-30
2002

一、TIPS手术:破解门静脉高压的“钥匙”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其本质在于肝脏结构遭受破坏,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压力急剧上升。一旦压力超过30cm水柱,食管胃底静脉就好像被过度充气的气球一样,随时可能破裂并引发大出血。据相关统计,肝硬化患者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0%,再出血率则在60%-70%之间。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即TIPS手术),是借助介入技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植入金属支架,以构建人工分流通道。该过程好比在拥堵的高速公路旁开辟出一条“应急通道”,可使门静脉压力降低30%至50%,从而从源头抑制出血风险。

二、手术全流程:毫米级精准操作

穿刺定位具体操作如下:在DSA影像引导下,医生经右侧颈静脉将导管插入,导管沿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再进入下腔静脉,最终抵达肝静脉。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避开颈动脉和气管等关键结构,穿刺精度须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

门静脉穿刺:经肝静脉向门静脉分支进行穿刺,这好比在肝脏内部进行“盲穿”。为提升成功率,医生需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的数据,预判血管走行角度。某三甲医院的数据显示,经验丰富的团队进行穿刺时,成功率可达98%。

支架植入时,首先需准确定位门静脉,后用球囊扩张穿刺通道,再植入覆膜金属支架。支架直径一般选择8至10毫米,此举旨在既保证足够的分流效果,又防止因过度分流引发肝性脑病。手术完成后即刻,门静脉压力可从50厘米水柱降至25厘米水柱。

曲张静脉栓塞:对合并胃冠状静脉曲张的患者,可同步进行栓塞治疗,即通过导管注入组织胶或弹簧圈,以阻断异常血管,形成“分流加栓塞”的双重保护。

三、疗效与风险:微创背后的精准平衡

1.显著优势

止血效果迅速:对急性大出血的控制成功率超过95%,相比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其成功率更高。

创伤小、恢复快:仅在颈部留下一个3毫米的穿刺创口,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至3至5天。

适用范围广:包括肝功能Child-PughB/C级患者,以及反复出血、患有顽固性腹水的高危患者。

2.潜在风险

肝性脑病:分流术后,约有10%至30%的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这与血氨升高有关。通过限制蛋白摄入和口服乳果糖等方式,可有效预防。

支架功能障碍:术后1年支架狭窄率约为20%-30%,需定期行血管造影复查。新型药物涂层支架可将狭窄率降至10%以下。

肝功能损伤: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衰竭,故需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

四、术后管理:长期随访的“生命护航”

药物调整: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并避免使用有肝损害的药物。

饮食干预:采取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千克体重0.5克至0.8克,并优先选择植物蛋白。

定期监测:需在术后1、3、6个月时复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血氨、腹部超声等,以评估支架通畅情况。

并发症预警:一旦出现手抖、性格改变等肝性脑病前兆,需立即就医以调整治疗方案。

五、技术演进:从“救命术”到“优化治疗”

随着覆膜支架和可调控分流装置的应用,TIPS手术已步入精准治疗时代,2025年发布的最新临床指南推荐如下:

对Child-Pugh C级患者,应优先考虑TIPS,而非肝移植等待期的保守治疗。

联合内镜治疗,如套扎联合TIPS,可将再出血率降至10%以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