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玉娟  单位: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1
566

呼吸道异物阻塞是急诊中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尤其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更为高发。当异物堵塞气道时,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发生严重缺氧甚至心跳骤停,因此快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应对气道异物阻塞的重要技术,已成为急诊护理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本文将围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及在急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急救技术。

呼吸道异物阻塞的识别要点

识别呼吸道异物阻塞的首要依据是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典型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剧烈咳嗽、无法说话、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奇怪的声音,严重时可见嘴唇、指甲床发绀。若阻塞完全,患者往往双手紧抓喉咙(即所谓的“求救姿势”),无声咳嗽或完全无法发声,迅速出现意识模糊。婴幼儿则表现为突发哭闹停止、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等。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基本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力快速挤压腹部,使膈肌突然上移,急剧增加胸腔内压,从而推动肺内残余气体形成向上的气流冲击,迫使堵塞气道的异物排出体外。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咳嗽本身就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重要防御机制,而海姆立克急救法本质上是模拟了这一自然反应。正常情况下,一次有力咳嗽可产生高达100毫米汞柱以上的胸腔内压,而通过正确施行海姆立克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类似甚至更高的压力,从而迅速排除气道异物,恢复患者呼吸通畅。

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急诊护理中的标准操作流程

在急诊护理中,掌握标准而规范的海姆立克操作流程至关重要。首先,在实施前需迅速评估患者情况,判断其是否能够进行海姆立克急救。确认后,应立即进入急救操作,操作者应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形成稳定的支撑姿势。一脚稍前,一脚稍后,方便在施救时保持平衡。将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只手握拳,拇指侧贴于患者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剑突下方的软组织区;另一只手紧握拳头,确保发力集中。随后,用力快速向内并向上冲击腹部,动作要有节奏感和爆发力,形成模拟咳嗽的高压气流,施力方向应是快速、连续的向内并向上冲击,而不是单纯向前或向下压。这种独特的向上冲击轨迹,有助于最大程度提升膈肌和胸腔压力,提高异物排出的成功率。每次冲击动作之间应给予极短暂的松弛,使胸腔压力得以波动,从而增强冲击效果。

应用海姆立克法时的注意事项

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不仅要求动作规范,还要兼顾安全性和效果。首先,按压部位必须准确,力道应集中在腹部正中、肚脐稍上方的软组织区,避免施加在胸骨、肋骨或剑突上,以免造成其他脏器损伤,引发肝脾破裂等并发症。其次,应根据患者体型、年龄及时调整操作手法,例如对肥胖或孕妇患者采用胸部冲击法,具体做法是:将拳头置于胸骨下端中央,快速向胸部后方冲击,以增加胸腔压力实现异物排出。此外,对于无法站立或昏倒的患者,也可以在患者仰卧时进行海姆立克操作,方法是骑跨在患者大腿两侧,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肚脐与胸骨下端之间的上腹部,用掌根向前下方连续、快速、用力冲击,连续5次为一组,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暴力导致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每次冲击后观察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若可见则立即清除。若异物未排出,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阻塞解除或患者恢复呼吸。如患者仍无呼吸,需立即转为心肺复苏。对于婴儿(1岁以下),需采用背部拍击与胸部按压结合的方式施救。操作需保持婴儿头低臀高位,先将婴儿脸朝下,头部低于躯干,俯卧于施救者前臂上,用手固定其下颌,另一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若异物未排出,再将婴儿翻转仰卧,头低脚高,用两指在胸部中央快速按压5次,循环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若婴儿失去反应,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总而言之,呼吸道异物阻塞是一种短时间内就能够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识别能力和熟练的应急处理技能,在关键时刻快速反应,有效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