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强  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手术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2880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方式之一。由于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生理不适,患者仅凭自身耐受力无法忍受手术的疼痛,因此需要在手术之前进行麻醉操作,抑制或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此外,在一些有创检查之前,医生也会对患者进行麻醉,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除了麻醉本身以外,麻醉背后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规范的护理能够确保麻醉安全。那么,到底什么是麻醉呢?麻醉背后有哪些护理奥秘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麻醉

麻醉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操作技术,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来抑制患者的知觉,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从而为有创检查或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麻醉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以将麻醉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通过吸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将药物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效果。此时患者会处于一种“睡着”状态,不会有任何意识和知觉,全身无痛,甚至连反射能力也会消失。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可以将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式麻醉。有过全身麻醉经历的患者会这样描述:医生给我打了一针之后,我就睡着了,醒来之后手术已经做完了。

局部麻醉是指将药物作用于患者局部区域,阻断局部区域神经冲动传导,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以及表面麻醉等。在局部麻醉期间,患者并不会失去意识,而是会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但是局部痛觉已经完全消失。有过局部麻醉经历的患者会这样描述:医生在我腰上打了一针后,过一会双腿就没知觉了,能够看到医生在我的腿上做手术。

怎样做好麻醉护理

全面评估情况: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麻醉,比如年龄过大的老年人,或者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身体可能无法耐受麻醉。同时,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用药方式也需要个性化评估。在麻醉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麻醉史、用药史等,确保患者没有麻醉禁忌症,避免麻醉时出现意外。如果患者在麻醉之前存在严重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也需要做好对患者的情绪护理,让患者正确认知麻醉,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禁食管理:如果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则需要在麻醉前保持空腹状态。因为在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患者的胃肠道蠕动会停止,身体的反射能力也会消失,此时如果胃中有食物,可能会在术中出现反流、误吸,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出现的风险,甚至会堵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建议患者在麻醉之前8小时左右保持禁食禁水状态,不要以任何形式吃饭或饮水,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为了预防低血糖也可以适当调整用药,确保手术安全。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打一针就结束了,打一针只是麻醉诱导,让患者从清醒转为麻醉状态,而患者本身的代谢能力很快就会将麻醉药物代谢出体外。为了确保患者不会在术中苏醒,麻醉医生需要持续向患者输送药物,让患者维持麻醉状态,而护理人员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氧、血压、体温、脉率等指标,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如果生命体征异常则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麻醉之后监测: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局部麻醉,在手术或有创检查完成后不要立刻离开医院,而是应当留观半小时左右,确保身上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再离开。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全身麻醉,更要注意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包括苏醒延迟、呼吸抑制等。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如果出现呼吸抑制则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