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洪英  单位: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5
534

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越来越多人在报告上看到“肺结节”三个字。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东西,究竟是良性增生,还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此时,放射科的各类影像技术就如同“照妖镜”,通过不同的成像原理,精准捕捉肺结节的形态、大小与密度,帮助医生判断其“真面目”。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放射科如何用DR、CT等技术为肺部健康保驾护航。

肺结节:为何需要“精准侦察”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阴影。它就像藏在肺部的“小秘密”,可能是炎症留下的疤痕、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早期肺癌的雏形。据统计,体检发现的肺结节中,90%以上为良性,但一旦漏诊恶性结节,随着时间推移,癌细胞可能扩散转移,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肺结节并准确判断其性质,成为肺癌防治的关键环节。而放射科的影像检查,正是揭开肺结节“神秘面纱”的重要手段。

DR检查:肺部的“基础画像”

DR,即数字X线摄影,是放射科最常用的基础检查方法。它的原理类似于给肺部拍一张黑白照片: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密度高的组织(如骨骼)吸收X线多,在影像上显示为白色;密度低的组织(如含气的肺组织)吸收X线少,显示为黑色。当肺内出现结节时,会在黑白影像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

(一)DR的优势与局限

DR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辐射剂量低,能快速发现肺部较大的结节(直径>1厘米)及明显的病变,适合作为肺部疾病的初步筛查手段。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是二维成像,前后组织结构会重叠,较小的结节容易被遮挡,且无法清晰显示结节的细节特征(如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毛刺)。因此,DR常作为“初筛工具”,若发现可疑结节,需进一步进行CT检查。

CT检查:肺结节的“高清放大镜”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堪称放射科的“王牌武器”。它通过X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将肺部切成数十甚至数百层“薄片”,每一层都能生成高清图像,再由计算机重组为三维立体影像。这就好比将一本书逐页扫描,不仅能看清每一页的内容,还能精准定位肺结节在肺部的具体位置。

(一)高分辨率CT(HRCT):细节决定“真相”

对于肺结节的诊断,高分辨率CT(HRCT)尤为关键。HRCT采用更薄的扫描层厚(通常1-2毫米),能清晰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结构:

形态与边缘: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形态规则;恶性结节则可能出现分叶状、毛刺征(边缘像刺猬的刺),这些特征是判断结节性质的重要依据。

密度差异:根据密度不同,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内部完全是高密度组织;磨玻璃结节呈半透明状,如同磨砂玻璃;混合磨玻璃结节则兼具两者特征。研究表明,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内部结构:CT还能观察结节内是否有钙化、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等。例如,爆米花状钙化多提示良性,而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则可能与恶性相关。

(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黄金标准”

考虑到CT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为了实现肺癌的早期筛查,低剂量CT(LDCT)应运而生。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将辐射剂量降低至常规CT的1/5,尤其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的年度筛查。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证实,LDCT筛查可使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降低20%。

其他技术:多手段协同“破案”

除了DR和CT,放射科还有其他“秘密武器”辅助诊断:

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恶性肿瘤细胞代谢旺盛,会摄取更多示踪剂,在影像上表现为高代谢灶,有助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磁共振成像(MRI):虽然对肺结节的显示不如CT清晰,但对于碘过敏或无法耐受CT检查的患者,MRI可作为补充手段。

放射科的各类影像技术各有所长,通过DR初筛、CT精准诊断、其他技术辅助,如同层层“过滤”,让肺结节无处遁形。当体检报告出现“肺结节”时,不必过度恐慌,专业的影像检查和医生评估能帮助我们科学应对。定期体检、重视影像筛查是守护肺部健康的重要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