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炳都  单位:温州市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10-24
220

      面对胃肠问题,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饮食不规律或熬夜过久,但忽视了其实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都在提示人们胃肠功能可能已经出现紊乱。长期忽视此类信号,将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并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识别胃肠信号

别让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相较于心脏,胃肠功能较少受到关注,然而在生活节奏紧张的情况下它却最先受到影响。医生在接诊时经常发现,患者以为只是吃坏肚子,其实已经存在长期胃肠功能紊乱。从中医角度看,胃病主要分为脾胃功能差导致消化不良,肝和胃不协调容易胀气反酸,还有受凉造成胃部怕冷这几种情况。医生观察舌象、脉象,结合症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失调的根源,从而提出个体化调理方案。当身体出现这些不适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由小毛病发展成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调养有法

顺应四季守护胃肠

饮食是修复胃肠功能的核心环节,因此医生在临床指导中常强调少量多餐或食用温软适口的食物,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伤及脾胃,从而让运化功能失常。中医讲究脾喜燥恶湿,因此过多食用生冷或甜腻食物都会加重脾胃负担。饮食调养不仅关注食物种类,还强调顺应季节,春季适当多吃山楂、陈皮等疏肝理气的食物,夏季要注意清热健脾,可选择绿豆、薏苡仁;秋季可以适度食用百合、莲子滋阴润燥;冬季宜温补脾肾可配合山药、红枣。此外,中医认为食养为先,合理配合药食同源的食材能起到保健作用,像山药健脾益胃,扁豆祛湿和中,麦冬养阴润燥,这些都能根据不同体质选择。

中药调理分型

精准施治更见成效

当胃肠功能已经出现明显紊乱时,中药调理能发挥更强的作用。医生会根据辨证结果,选用不同的经典方剂与中药材。脾胃虚弱者多见食少、乏力,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主健脾益气。肝胃不和常见胸闷、嗳气、胃脘胀痛的情况,因此常应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调和肝气。湿热内蕴导致口苦口黏大便不畅时,医生会考虑用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以祛湿化浊,寒邪困脾患者常怕冷、腹痛,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可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中药调理要结合个体差异,因此医生会根据体质、病程以及生活习惯,灵活增减药物以保障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推拿并举

外治法稳步改善功能

除了口服中药,外治法在胃肠功能修复中同样重要,因而医生常采用针灸、艾灸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不适。针灸在中医理论中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常用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内关等,针刺刺激能够调节胃肠动力缓解腹胀。艾灸则利用温热刺激脐周或背俞穴,能驱寒散湿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推拿主要针对胃脘和腹部,常采用轻柔按揉、环形摩腹等手法,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或腹泻。长期坚持,能够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带来的各种症状。很多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疗效往往更好。

心理调节并重

内外兼顾恢复健康

胃肠功能受损与饮食和药物有关,同样受到情绪或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医强调思伤脾,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会让脾胃功能下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提醒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的散步、太极等运动,能够帮助气机运行调节胃肠。同时,倾诉压力或者改善睡眠质量,都能有效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对于部分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还会建议结合音乐疗法、呼吸训练等方法来放松身心间接改善胃肠功能。事实证明,当心理与生理同时得到照顾时,修复过程会更加顺利。

饮食调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心理干预多管齐下,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恢复胃肠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身体发出的各种肠胃信号,看似微小的身体反应其实是肠胃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只要坚持科学调理,胃肠会慢慢恢复平衡,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