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积水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是因尿液流出受阻而造成肾盂、肾盏扩张的表现,而长期不治疗就会出现肾功能萎缩,甚至导致肾衰竭。手术是解除梗阻、恢复其肾功能的重要措施,无论肾盂成形、输尿管置管、肾造瘘等任何一种术式,术后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恢复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术后“恢复性”一步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术后观察:掌握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治疗肾积水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输尿管支架植入术、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及肾切除术等。术后护理重点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若出现体温升高或持续发热,应警惕尿路或术区感染,及时上报并采取干预措施。
管路护理是术后管理的关键。患者常带有肾造瘘管、输尿管支架及腹腔引流管,护士需每日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引流液为淡黄色透明,若出现血性、浑浊、有气泡,或引流突然减少、中断,提示可能出血、感染、导管堵塞或脱管,应立即评估处理。同时应关注切口情况,有无红肿、渗液、裂开等,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减轻不适,提高依从性
疼痛是患者常见的问题,术后疼痛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进行呼吸、进食、排尿和康复锻炼。临床护士应根据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分级给予护理干预,如疼痛轻者可运用舒适护理、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进行治疗,如音乐放松、心理疏导等;对于中度及以上疼痛,则应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按需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镇痛,且不得滥用。
同时还应鼓励病人做适当深呼吸训练和翻身活动,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因术中气腹可能导致术后出现肩背部牵拉痛,此时可通过热敷、适当活动等方式缓解。
排尿及肾功能监测:恢复泌尿系统功能的关键
肾积水手术是为了通过解除梗阻、恢复尿液引流通畅,因此,判断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术后能否正常排尿。护理人员每日要观察患者的尿量、颜色、尿味,有无血尿、少尿、无尿或者尿潴留。术后初期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尿,这属于正常反应,但需动态观察,如果血尿增多或出现血块阻塞,应及时干预。
应重视肾功能监测,遵循医嘱定期检测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肾功能指标,以观察肾功能恢复趋势。对术前合并肾功能异常者,应严密观察,并配合合理补液、低蛋白饮食与对症治疗。
饮食护理:助力恢复的“内在动力”
在术后早期,根据患者麻醉苏醒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通常术后6~8小时开始进食流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根据肠鸣音恢复和有无呕吐,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少量多餐,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水是护理重点,适量补液有助促进尿量、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但需根据患者心肾功能等情况调整。部分患者因胃肠反应或疼痛食欲差,应鼓励少量多餐,必要时辅以口服营养补剂,增强体力,促进修复和愈合。
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走好康复“最后一公里”
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静脉血栓。下床应注意安全,防牵拉或脱落造瘘管、引流管。根据病情,若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引流液清亮且无明显并发症,术后2~3天内即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详尽告知造瘘管或支架的护理、尿量变化观察、返院时间、更换支架时间、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嘱咐患者在出现发热、腰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等情况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虽然肾积水手术属于临床常见技术,但术后护理状况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引流观察、疼痛护理、肾功能观察和心理护理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如果护理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及满意度,促进其尽快康复,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