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发的一系列脑功能不良综合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大概在0.5%—1%,由于儿童神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导致癫痫症状多样性及隐蔽性,使得高达三分之一的患儿被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窗口期。下面就针对如何判断及诊断患儿是否患上了癫痫展开讨论。
癫痫发作的六大核心症状
一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强直(头后仰,两眼上翻,牙关紧闭),继之是阵挛期(全身有规律的抽动),持续2-3分钟,陷入睡眠状态。
二是失神发作(小发作)。此类多见于学龄前期患儿,发作时动作停止、目光凝视,有时会发生物品掉落,持续5~20秒后可自行停止,易被视作分心而导致误诊。每日发作10次以上的患儿超过60%,但能被父母正确鉴别的不足五分之一。
三是局灶性发作。运动区出现一侧肢体或面部的不自主抽动;语言区出现失语症或重复无意义言语;颞叶出现幻觉或自动症行为。
四是婴儿痉挛症。婴儿痉挛症是一种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的癫痫类型,典型表现为头部和身体的抽动,即身体突然前屈,双臂前伸,每天可出现数十次,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约70%的患儿可伴有认知水平下降,其脑电图检查可表现为“高峰失节律”。
五是肌阵挛发作。躯干或肢体突然短暂剧烈电击样抖动,晨起或困倦时常见,易被误认“手笨”。
六是自主神经发作。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变化、呕吐等症状,与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需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并结合脑电图检测有无异常放电。
家庭护理的五大核心原则
其一,发作期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患儿发作后应立即将其放平在安全的地方,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此外,切勿强行按压患儿身体或试图撬开其牙关,以免造成意外损伤。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其二,规律用药管理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家长必须遵医嘱规范用药,用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控制程度。因此,家长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频次给孩子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漏服,更不能突然停药,以免病情加重或反复。此外,应密切观察孩子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嗜睡、食欲不振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其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家长应保证孩子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并控制咖啡因的摄入,如不饮用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另外,要让孩子尽量避免接触强光等可能诱发癫痫的环境,如闪光灯、频闪的电视屏幕等。
其四,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适当的关心与支持,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其五,定期随访评估是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家长应遵从医嘱,每年至少带患儿到门诊随访3~6次,以全面评估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治疗效果。
家长需高度警惕的三大常见误区
(一)癫痫等同于智力低下
事实上,只有少数难治性癫痫和婴儿痉挛症患儿才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约80%接受规范治疗的癫痫患儿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这有力地回击了“癫痫即痴呆”的错误认识。
(二)癫痫发作后必须立即送医
对于单一、短暂的癫痫发作(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5分钟),家长可在家中监护;但如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繁,则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三)中药治疗癫痫比西药更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中草药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有毒成分,不仅对儿童健康有害,还可能与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西药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给孩子用中药治疗前,家长务必咨询神经科医生,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儿童癫痫的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家长了解相关“症状—诊断—护理”的知识,有助于避免因恐惧或疏忽造成不良后果。经过规范化诊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实现病情无发作,正常回归生活。请记住:每一次规范的诊疗,都是为孩子的健康安全筑起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