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园  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13
352

作为父母或照顾孩子的成年人,了解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孩子生病或者身体不适时,血常规报告作为一种基础且常见的检查,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血常规报告时,往往对其中的数值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也不清楚是否需要过于担忧。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些血常规报告中的基本项目,你就能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甚至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的健康做出早期预警,成为“半个儿科医生”也不是难事。

一、血常规报告的基本组成

血常规是检测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性质的检查,通常用于了解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初步诊断一些常见疾病,如贫血、感染等。血常规报告中有很多不同的指标,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项目入手,逐步理解报告的含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主要作用是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带走二氧化碳。红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如果红细胞数量过低,可能意味着贫血,常见的原因包括铁缺乏、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等;如果红细胞数量过高,可能与脱水或某些疾病如肺病、心脏病等有关。

2.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负责携带氧气。血红蛋白浓度低可能表示贫血。对于孩子来说,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铁缺乏等问题。

3.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防御外来病菌。白细胞计数偏高通常提示有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4.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帮助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血小板计数的高低可以反映孩子的凝血功能状态。如果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孩子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血小板过低,则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淤青、牙龈出血或鼻出血等情况。血小板异常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症状和血常规报告,及时寻求医生帮助,确保孩子的健康状况得到正确处理。

5.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血液的黏稠度和氧气运输能力。如果红细胞压积过高,可能意味着孩子体内缺水或患有某些疾病,如脱水或心脏病等。此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口渴、乏力等症状。如果红细胞压积过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意味着孩子的红细胞数量不足,无法有效运输氧气,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疲倦、面色苍白等。家长应根据血常规报告中的数值,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孩子的健康。

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

中性粒细胞是另一种白细胞,主要作用是抵抗细菌感染。如果孩子的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通常表示孩子体内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如肺炎、咽炎或尿路感染等。中性粒细胞是身体应对细菌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其增加通常是细菌感染的表现。家长需要留意孩子是否有高烧、咳嗽或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生素治疗。

7.淋巴细胞百分比(LY%)

淋巴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主要负责对抗病毒感染。当孩子生病时,尤其是感冒或流感等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通常会增加。如果血常规中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偏高,通常说明孩子正在经历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等。这时候,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通常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休息和对症处理就能帮助恢复。

二、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中的常见异常

了解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后,家长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孩子的血常规报告,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血常规异常情况及其可能的原因。

1.贫血 

如果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意味着孩子可能患有贫血。贫血的原因可能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或某些慢性病。贫血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通常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铁是血液中红细胞的重要成分,缺铁时,孩子的红细胞无法携带足够的氧气,容易感到疲倦、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通过血常规报告,孩子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会降低,同时铁蛋白水平也会下降,这就能帮助医生判断孩子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铁剂和改善饮食来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孩子日常饮食中的铁含量,如红肉、菠菜、蛋黄等,来帮助改善贫血状况。

(2)遗传性贫血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可能导致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因基因缺陷引起的血红蛋白问题,镰状细胞贫血则是由于红细胞形态异常,影响其携氧能力。这些疾病通常与家族遗传有关,孩子可能从父母那里遗传到这些问题。

2.感染 

如果白细胞计数(WBC)明显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说明孩子可能感染了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白细胞计数(WBC)升高,特别是其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孩子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并且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说明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尿路感染、咽炎等,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乏力和食欲减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一般会导致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尤其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孩子出现感冒、喉咙痛、咳嗽等症状,并且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偏高时,很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表现。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多喝水、休息和对症处理来帮助孩子恢复。通过血常规可以帮助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是帮助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反,血小板过低则可能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淤青、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情况。血小板异常可能与免疫性疾病、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及时就医,确保血小板数量处于正常范围。

4.脱水 

脱水通常发生在孩子发烧、呕吐或腹泻时,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当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时,可能是脱水的信号。脱水会使孩子出现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脱水轻微时,通过补充水分可以改善,但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恢复水分平衡。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水量和尿量,避免长时间缺水导致健康问题。

三、血常规报告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了解了血常规报告的基本项目和常见异常情况后,家长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便更好地解读报告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1.参考值的范围因年龄而异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通常在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正常范围。家长在查看报告时,要特别留意医生给出的正常参考范围,并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解读结果。

2.单项指标的变化不等于疾病

血常规报告中的某一项指标轻微偏高或偏低,未必意味着孩子患有疾病。很多情况下,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是暂时的,可能与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饮食、活动量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咨询医生。

3.需要综合判断

血常规报告只是了解孩子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医生在诊断时,会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体检结果、其他检查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所以,即使血常规报告异常,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有严重疾病。

血常规报告作为一种基础的医学检查,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孩子健康的重要线索。通过学习和理解血常规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孩子的身体状况,还能够在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当然,血常规报告的解读只是初步的工具,最终的诊断还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因此,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