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  单位:乐山市沙湾区文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13
305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涨,成年人中发病率为3.4%~22%,一般多发于45岁以上长期吸烟、生活或工作存在空气污染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为了促进患者康复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对人体的影响

1.呼吸功能下降。慢性支气管炎是造成气道炎症和黏膜分泌增多的主要原因,从而造成气道狭窄或堵塞,影响气体交换,患者会因此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特别是活动后症状加重。若机体处于长期缺氧的状态则会进一步影响全身器官功能,造成身体疲倦、乏力等症状。

2.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缺氧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继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慢性炎症状态也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造成细菌和病毒感染,比如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反复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造成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给治疗带来不小的难度。

4.肺功能不可逆受损。长期慢性炎症和反复感染会造成肺组织纤维化、肺气肿等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还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种损伤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和预后。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多数老年患者缺少子女的陪伴,导致患者孤独感增强。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文化水平等开展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由专人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主动的角色,通过视频、电话沟通等方法给予患者家庭关怀,提升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2.环境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居住在室温相对稳定的房间内,通常18℃~20℃为宜,冬季应配备取暖设备。如果采用煤炉进行取暖,切忌室温忽高忽低,避免患者受凉感冒,导致病情加重。室内定期通风换气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的重要方法,如果室内空气湿度低,应采用洒水、加湿器等方法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3.氧疗护理。氧疗作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进行氧疗时,让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吸氧前实施湿化,防止出现气道痉挛等不良影响。进行吸氧时,通过鼻塞或面罩依据患者呼吸状况调节氧流量,每天更换鼻塞,保证氧气通畅,全面了解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患者进行吸氧中,要依据患者情况合理控制氧流量及浓度,观察患者吸氧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确保吸氧管通畅,查看患者吸氧管是否有异物。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氧流量,避免引起氧中毒。

4.饮食护理。患者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这些食物极易生燥热,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患者症状加重。患者忌食高糖、高盐类食物,例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上述食物会增加湿热及气道分泌物,导致咳嗽及咳痰症状加重。禁止吸烟、饮酒,烟草内含有大量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对患者气道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导致气道黏膜受损。此外,喝酒会导致患者血管扩张,气道充血加重,对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影响。指导患者日常多食用含有微量元素、维生素、优质蛋白等食物。

5.并发症护理。患者由于呼吸肌退化,呼吸乏力导致患者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排痰能力随之降低。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极易出现支气管堵塞,增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咳嗽、排痰,定时为患者叩背,促进痰液排出。进行吸痰时,动作轻柔,合理使用腹压,防止损伤患者气道。

6.运动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定期外出运动,比如太极拳、散步、八段锦、慢跑等,这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代谢。运动要适宜,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呼吸困难、喘息等;外出运动要做好保暖,天气不佳可在室内活动。天气好时可以到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对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也有积极作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