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兰  单位:大英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47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10.8%,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5.4%以上。这两种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许多人误以为它们彼此独立,实际上,高血压与肾脏病更像一对“孪生兄弟”,常相伴相生、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理解二者关系,对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血压与肾脏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高血压是肾脏病的常见诱因和进展推动因素;反过来,肾脏病也常导致“肾性高血压”。二者相互影响,形成难以切断的病理纽带。

1. 高血压如何伤肾?

长期高血压使肾脏内数百万肾小球血管长期承受高压,血管壁逐渐损伤、硬化,过滤功能下降。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显性蛋白尿,肾功能逐步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常是“沉默”的,早期无症状,很多患者发现不适时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肾脏健康管理。

2. 肾脏病为何引发高血压?

肾脏是调节水钠平衡的核心器官。肾脏结构或功能受损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此外,肾脏病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血管收缩、血压进一步上升。

这类高血压统称为“肾性高血压”,占继发性高血压的较大比例。中青年突发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尤需排查肾源性因素。

二、早期筛查与诊断:防患于未然

早期肾脏损伤常缺乏典型症状,高血压患者应树立“肾忧”意识,主动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常用筛查手段包括:

1.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 血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等,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3. 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或CT,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排查梗阻、囊肿、结石等病变。

青少年高血压、新发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排查肾脏基础疾病。

三、严格控压:阻断恶性循环的关键

对合并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是延缓肾病进展的核心措施。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严格:

·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

·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有蛋白尿者:<130/80 mmHg,如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至120 /70mmHg。

药物选择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是首选。它们不仅能降压,还能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为达标常需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长期规律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换药。

四、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基石

除药物治疗外,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样是控制血压、保护肾脏的基础: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控制体重:BMI控制在18.5~24.9 kg/m²;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酒精损害血管和肾功能;

·管理情绪与睡眠:保持心态平和、作息规律;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减少环境污染暴露:空气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与有机溶剂也可能加重肾损伤。

健康生活方式能增强药效,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五、总结:双向管理,共赢健康

肾脏病与高血压相互作用密切,任一控制不佳都可能加速另一方恶化。高血压患者应重视定期肾脏筛查,肾病患者则务必严格管理血压,实现“心肾共护”。

建议患者在家自我监测血压,保持用药依从性,定期复诊评估肾功能与心血管风险,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关爱肾脏、稳定血压,才是真正的“全面健康管理”。让我们关注这对“形影不离”的健康伙伴,积极行动,守护心肾健康,拥抱高质量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