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俊  单位: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828

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内镜检查占据着 “金标准” 的地位,尤其是在胃癌、肠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手段。然而,大众对内镜检查普遍存在焦虑,其中“疼痛恐惧”排在首位。有调查显示,70%的患者因害怕疼痛而拒绝接受内镜检查。本文将从科学视角解析内镜检查的疼痛真相,消除大家的认知误区。

认识内镜检查:从设备到操作的基本逻辑

1.常见内镜类型

胃镜经口腔进入人体,主要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进行观察;肠镜则经肛门进入,对直肠、结肠以及回肠末端的病变进行直观的检查;还有一些特殊内镜,比如胶囊内镜,虽无创伤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检查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需禁食6-8小时,肠镜检查则需要服用清肠药清洁肠道。术中操作时,内镜会通过自然腔道缓慢推进,镜头实时传输内部影像,必要时还会取活检进行进一步检查。

核心解答:内镜检查到底会不会痛

1.疼痛与不适的区别

疼痛是指真正的痛感,如黏膜损伤引发的锐痛,其发生率极低。而不适是更常见的主观感受,如恶心、腹胀、牵拉感等。胃镜检查时,咽喉反射会引发恶心,类似刷牙时的干呕;肠镜检查时,在肠道弯曲处,镜头牵拉肠壁会产生腹胀或隐痛。

2.多数人的实际体验

胃镜检查时长为5-10分钟,前3分钟恶心感较明显,适应后会逐渐减轻。肠镜检查时,腹胀感会贯穿全程,在通过肝曲、脾曲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胀痛。数据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检查中的感受“可忍受”,仅5%的人认为存在“明显疼痛”。

减轻不适的三大核心手段

1.无痛内镜技术

无痛内镜的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如丙泊酚),使患者全程处于睡眠状态。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患者完全不会感到不适,且医生操作不会受患者躁动影响,检查更顺利。

2.普通内镜舒适化

术前,胃镜检查者需口服局部麻药,肠镜检查者则需服用解痉药以减少肠道痉挛。术中,患者要配合医生呼吸,采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方式,同时全身放松。经验丰富的医师会通过“旋转镜身”“调整角度”等操作减少对肠道的牵拉。

3.心理干预的作用

术前宣教很重要,患者可观看操作视频,了解检查中的不适是暂时的。术中,部分医院允许家属在旁陪伴,通过语言安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影响疼痛感受的关键因素

1.个体差异

生理方面,肠道结构会影响不适程度,比如肠道冗长、有黏连的人更易感到不适;每个人的疼痛敏感度也存在差异。心理方面,焦虑程度越高,对不适的放大效应就越明显。

2.检查相关因素

检查类型上,肠镜的整体不适度略高于胃镜,这是因为肠道更长。操作时长方面,复杂病例(如取息肉)耗时较久,不适会累积增加。

检查后不适的正常表现与异常信号

1.正常反应

胃镜检查后,咽喉可能会有轻微异物感,1-2天内会消失。肠镜检查后,腹胀、排气增多的情况较为常见,多走动可缓解。

2.需警惕的异常情况

若出现剧烈腹痛,可能是肠穿孔,其发生率较低;呕血或黑便提示黏膜损伤出血;持续发热则可能合并感染。这些情况出现后,必须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的内镜检查注意事项

儿童进行内镜检查时,多采用无痛内镜,且需家长全程陪同安抚。老年人若合并心脏病、高血压,术前必须评估麻醉风险。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肠道黏连,需提前告知医生。

内镜检查以“不适”为主,疼痛极少出现,且可通过技术手段有效控制。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做首次肠镜;有反酸、腹痛等症状者,要及时做胃镜明确病因;对疼痛极度恐惧者,可直接选择无痛内镜。一时的轻微不适,远胜于疾病漏诊带来的终身遗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