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春燕  单位:钟山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343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亚健康状态和常见疾病困扰着许多人。而中医养生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护理方案。中医讲究“治未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和运用传统疗法,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常见疾病,守护我们的健康。

中医养生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人体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的重要性。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时,疾病便容易乘虚而入。中医还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养生需顺应四时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护理

(一)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从中医角度看,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等类型。风寒感冒时,可饮用生姜红糖水。生姜性温,能发散风寒,红糖可补益气血、温暖身体。也可用艾叶泡脚,艾叶有温经散寒的功效,泡脚时水温以微微出汗为宜,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风热感冒则适合饮用薄荷茶,薄荷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同时,按摩大椎穴、风池穴等穴位也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大椎穴位于颈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用食指和中指按揉穴位,每次1~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二)失眠。失眠多与心脾两虚、肝郁化火等因素有关。饮食上,可食用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二者搭配煮粥,对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按摩神门穴、涌泉穴也能帮助改善睡眠。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每晚睡前,用拇指按揉神门穴2-3分钟,然后用手掌搓擦涌泉穴,以脚底发热为度,能起到宁心安神、引火归原的效果。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睡前避免过度用脑和情绪激动,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也十分重要。

(三)肠胃不适。肠胃不适包括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当是导致肠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饮食应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山药、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山药粥、小米南瓜粥都是不错的选择。按摩足三里穴、中脘穴对调理肠胃功能效果显著。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每天早晚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10~15分钟,用掌心顺时针按摩中脘穴5~10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四)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习惯易引发颈椎病。中医认为,颈椎病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有关。除了纠正不良姿势外,可进行颈椎操锻炼,如缓慢地前后左右转动颈部,每个方向转动5~10次,以活动颈椎关节,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按摩风池穴、肩井穴也能缓解颈椎疼痛。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用食指和中指按揉风池穴,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肩井穴,每次2~3分钟,能疏通颈部经络,减轻疼痛和僵硬感。还可使用中药热敷,将艾叶、川芎等药材装入布袋,蒸热后敷在颈部,能起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中医养生的日常建议

除了针对具体疾病的保健护理,日常生活中还应注重整体的养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绪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适当进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动作舒缓,能调和气血、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健康状态。

中医养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通过合理运用中医知识进行常见疾病的保健护理,能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远离疾病困扰。希望这些知识能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在中医养生的智慧中,收获健康与幸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