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7暑假到了,平时不怎么锻炼身体的高年级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终于可以抓住难得的假期进行身体锻炼了。建议大家在锻炼身体前进行综合身体评估,再进行针对性训练,防止发生运动损伤。锻炼后出现肌肉疼痛不可避免,但需要注意严重的肌肉疼痛,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临床上,有两种运动后肌肉疼痛相关的问题需要关注,因为它们有时容易被混淆或难以区分,但严重性却天差地别。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延迟性肌肉酸痛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通常在不习惯或高强度运动后24-72小时出现的肌肉酸痛、僵硬和无力感。其主要与肌肉离心收缩有关,即肌肉在拉长时发力,如下楼梯、放下哑铃、蛙跳等。目前认为与肌肉纤维的微损伤、炎症反应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等物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感觉神经末梢敏感化有关。与我们常常认为的乳酸堆积关系不大,因乳酸通常在运动后几小时内就被清除了。
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要表现为参与运动的肌肉群酸痛、僵硬、压痛,受影响的肌肉力量暂时性下降,关节活动可能因肌肉僵硬而受限。运动后不会立刻出现,通常在24小时后开始,48-72小时达到高峰,通常持续3-7天,之后逐渐缓解、消失;轻度活动或热身通常能暂时缓解酸痛感。
延迟性肌肉酸痛虽然会引起肌肉不舒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是肌肉适应和变得更强壮的正常过程,身体会通过激活卫星细胞修复损伤,同时增加肌肉蛋白质合成,长期来看能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后适当休息,进行散步、慢速骑行、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轻度活动,轻柔的拉伸,急性期冷敷减轻肿胀和炎症,如果需要治疗的话,我们中医的针灸、手法轻柔的按摩、中药热敷(运动48小时后)等,均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最重要的是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做好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其特征是骨骼肌细胞(横纹肌)快速、大量地分解、坏死,导致细胞内的物质(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电解质、尿酸等)泄露进入血液循环。
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比延迟性肌肉酸痛严重得多,肌肉剧烈疼痛、范围更广、常伴有明显的压痛和肿胀,肌肉无力显著。尿色异常是其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因肌红蛋白渗出,尿色呈深茶色、酱油色或可乐色。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心跳过速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在进行了不习惯或高强度的运动,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脱水后,如果出现肌肉剧烈疼痛、尿色变化,患者需要高度怀疑是否是横纹肌溶解症。当患者来骨科就诊时,医生也要高度怀疑,防止误诊。血液检查可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特别怀疑是轻症的横纹肌溶解症时,建议患者到综合医院急诊科或肾内科就诊,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所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严重电解质紊乱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都可能致命。
千万不要把异常的、严重的症状(尤其是酱油色尿)简单地当作“普通肌肉酸痛”而忽视!横纹肌溶解症需要争分夺秒的医疗干预。如果你在健身房或运动后感到不适,尤其是伴随尿液颜色改变,请立即停止活动并寻求医疗帮助——宁可谨慎一点,也不要冒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