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晓言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4
2949

在糖尿病人群和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家庭自测血糖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但很多人虽然测得勤,却未必测得准。有的人早上刚起床就扎手指,却发现和医院化验单上的数字差别很大;有人饭前饭后测出来的血糖忽高忽低,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其实,测血糖看似简单,里面有不少讲究。

为什么家庭测血糖很重要

医院化验血糖固然准确,但次数有限,而且无法反映你日常生活中的血糖波动。家庭血糖监测就像一台随身的“血糖摄像机”,能帮你捕捉血糖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从而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通过规律监测可以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风险;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但前提是,你测得必须够准,否则就会被错误的数字误导。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和试纸

选购渠道:尽量选择有注册证、通过医疗器械审批的正规品牌,不要贪便宜买来路不明的产品。

配套试纸:不同型号的血糖仪配不同试纸,不能混用,否则会出现偏差。

保存条件:试纸怕潮湿、怕高温,开封后一定要密封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试纸可能导致测值不准。

小提示:新买的血糖仪可以在第一次使用时,带去医院和抽血检测做个对照,看看是否接近。

第二步:测前准备

洗手很重要:手上有汗液、油脂,甚至刚剥过水果,都会影响测值。最好用温水洗净并擦干。

保持手温:手冷时末梢血流差,容易测出偏低结果。可以先搓热双手或垂下手臂让血流到指尖。

准备采血针:采血针是一次性用品,用一次就要更换,反复使用会变钝、增加感染风险。

第三步:选对采血部位

很多人习惯扎手指正中,但那里神经末梢多,痛感更明显。建议选择无名指或中指的指尖两侧,疼痛感会小一些,出血也更顺畅。扎针时不要用力捏压指尖,这样会混入组织液,影响血糖结果。正确的方法是轻轻按摩手指根部向指尖挤血。

第四步:不同时间点测血糖的意义

空腹血糖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未进食前测,反映夜间和基础血糖控制情况;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两小时后测,反映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睡前血糖在睡觉前测,可以判断夜间低血糖风险;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手抖)时,应立刻测血糖,以确认是否为低血糖。

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测这么多次,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测量方案。重要的是要按照建议的时间点去测,才能得到有价值的数据。

第五步:操作细节决定准确性

血滴大小适中:血量太少提示“血量不足”,太多也可能稀释试纸上的试剂,导致误差。

不要挤压过度:强行挤压会混入组织液,让血糖值偏低。

保持仪器清洁:血糖仪的试纸插口要干净,避免灰尘或干涸的血迹影响感应。

注意环境温度:极冷或极热环境可能影响测值,尽量在常温环境下测量。

第六步:记录和分析血糖数据

很多人测了血糖就完事,其实记录同样重要。可以用纸质血糖记录本,也可以用手机App,标注测量日期、时间、血糖值及当时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这样医生在复诊时才能根据生活状态和血糖变化,做出更精准的调整。

如果发现血糖波动很大,或者经常超标,不要自行更改药量,要和医生讨论原因,可能与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甚至感染有关。

常见的测血糖误区

不洗手直接测:手上糖分残留会让数值虚高,尤其是刚吃过水果、点心。

混用不同品牌试纸:看似能插进去,但化学反应原理不同,测值不可靠。

忽视有效期:过期试纸测出来的数字没有参考意义。

只看一次结果: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单次结果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只在空腹时测:这样容易漏掉餐后高血糖的风险。

家庭测血糖并不是一件“扎一下”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项需要规范操作、注意细节的健康管理技能。选对血糖仪和试纸、做好测前准备、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在合适的时间点测量,并坚持记录,才能获得准确、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血糖监测变成自己的“健康雷达”,及时发现问题,守护血糖稳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