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瑾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2215

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疼痛却成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大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术后镇痛泵逐渐成为临床疼痛管理的重要工具。然而,面对这一新兴的镇痛方式,许多患者和家属不禁产生疑问:术后镇痛泵,到底有没有必要用?

什么是术后镇痛泵?

术后镇痛泵是一种通过持续或按需向患者体内输送镇痛药物的医疗设备,主要作用是减轻患者手术切口带来的疼痛。

1.静脉镇痛泵:通过静脉通路将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注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适用于大多数手术类型,尤其适合需要全身镇痛的患者。

2.椎管内镇痛泵:通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如硬膜外腔),产生双下肢或特定区域的镇痛效果。这种镇痛泵主要用于下腹部、盆腔及双下肢手术后的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用量少等优点。

3.神经阻滞镇痛泵:通过将局麻药注入神经根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产生特定区域的镇痛效果。这种镇痛泵适用于四肢手术后的镇痛,尤其适合对疼痛敏感的患者。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镇痛泵?

术后是否使用镇痛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一般来说,以下人群更适宜使用镇痛泵:

1.手术创伤较大的患者:如胃切除术、骨折内固定术等大型手术,由于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术后往往会出现剧烈疼痛。使用镇痛泵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

2.对疼痛敏感或耐受性差的患者:这类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更为强烈,术后疼痛可能严重影响其休息和康复。使用镇痛泵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镇痛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使用镇痛泵可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需要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需要早期康复的患者而言,使用镇痛泵尤为重要。

但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镇痛泵。对于疼痛耐受性较好、手术创伤较小的患者,或存在镇痛泵使用禁忌症(如药物过敏、严重呼吸衰竭等)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镇痛方式,如口服止痛药、肌肉注射等。

使用镇痛泵的利与弊

合理使用镇痛泵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无需等待医护人员给药,可自行追加药物,从而减少镇痛的延迟时间、减轻痛苦;这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但同时也要避免患者过度用药,这不仅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还可能引发药物依赖或成瘾。尤其是对于老年、体弱或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而言,使用镇痛泵需格外谨慎。

使用镇痛泵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镇痛泵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得自行调节剂量或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观察不良反应:使用镇痛泵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出现呼吸抑制、意识模糊、严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3.保持导管通畅:使用镇痛泵需要留置静脉导管或硬膜外导管,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导管扭曲、受压或脱落。如发现导管周围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4.避免自行调整: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调整镇痛泵的参数或开关设备,以免影响镇痛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如需调整剂量或模式,应联系医护人员操作。

5.记录疼痛情况:患者可记录疼痛评分、按压次数及不适症状等信息,便于复诊时医生评估镇痛效果并优化治疗方案。

术后镇痛泵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工具,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使用也需权衡利弊,严格遵循医嘱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对于是否使用镇痛泵,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