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丽丽  单位:广东省乐昌市长来镇卫生院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7-01
29

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乙肝阳性”,不少人瞬间感觉天都塌了。其实,我国约有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部分人通过科学管理,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今天就带你揭开乙肝的“神秘面纱”,掌握守护肝脏健康的“通关密码”。

一、认识乙肝:打破“谈肝色变”的魔咒

很多人把乙肝和“绝症”划等号,这其实是误会!乙肝全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HBV)引起。它就像个“潜伏高手”,进入人体后悄悄驻扎在肝脏细胞里,可能长期与人体“和平共处”,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兴风作浪”。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都不会传染。想象一下,病毒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必须找到血液、黏膜破损这类“锁孔”才能入侵,普通社交场景根本无法“开锁”。所以,乙肝患者大可不必自我隔离,正常生活完全没问题。

二、精准定位:揪出肝脏的“健康警报”

有些乙肝感染者可能毫无症状,直到体检才发现;也有些人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尿黄、肝区隐痛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感冒、熬夜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千万别靠“感觉”判断病情。

定期检查才是发现肝脏异常的“火眼金睛”!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肝功能能看出肝细胞有没有“受伤”,病毒DNA定量则反映病毒复制的“疯狂程度”,超声检查还能提前发现肝硬化、肝癌的蛛丝马迹。就像给肝脏做“全身体检”,早发现问题才能早治疗。

三、科学治疗:给肝脏穿上“防护罩”

一旦确诊乙肝,很多人纠结要不要马上吃药。其实,是否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病毒处于“休眠期”,肝功能正常,暂时不需要药物干预,定期监测就行;但当病毒活跃、肝功能持续异常时,抗病毒治疗就刻不容缓。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核苷类药物就像“病毒抑制剂”,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则像“免疫指挥官”,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虽然乙肝目前还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实现病毒长期抑制,阻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记住,随意停药或自行换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一定要遵医嘱。

四、生活管理:打造肝脏“养生基地”

除了正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肝脏“如虎添翼”。首先要戒酒,酒精对肝脏来说是“头号敌人”,会加速肝细胞损伤,乙肝患者沾酒就像“雪上加霜”;其次要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给肝脏足够的时间“排毒修复”;饮食上坚持“三低一高”——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质,多吃新鲜蔬果、鱼虾、豆制品,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散步、慢跑、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微微出汗、感觉轻松为宜,累到气喘吁吁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

五、心态调整: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得知感染乙肝后,焦虑、自卑的情绪在所难免。但你知道吗?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不妨试试“三步走”调整心态:第一步接纳现实,告诉自己“很多人带病也能活得精彩”;第二步主动学习,了解乙肝知识,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第三步寻求支持,和家人朋友倾诉,或加入患者互助社群,听听“战友”们的康复经验。此外,可培养如冥想、阅读等兴趣爱好,通过专注当下缓解焦虑。研究表明,积极心态能使免疫细胞活性提升30%以上,对控制病情大有助益。建议每月记录“肝脏健康日记”,追踪身体状态与情绪变化,既能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也能在复盘时收获成就感,让心态调整更具持续性。

乙肝虽然是慢性病,但绝不是人生的“终点站”。只要定期检查、规范治疗、健康生活,我们完全能与病毒“和平共处”,让肝脏“长治久安”。记住,你的健康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