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王女士,今年38岁,5年前生完小孩后体重开始逐渐增加,从58公斤增加到目前69公斤,连续3年体检查空腹血糖均低于6mmol/L。近1个月以来多次在上午十点半左右(早饭后3-4小时)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手抖的情况,进食后症状缓解。为明确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来医院就诊。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6.1mmo/L,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3小时血糖3.2mmol/L。空腹胰岛素25uU/ml,餐后2小时胰岛素210uU/ml,考虑王女士有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反应。
什么是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正常空腹血糖一般波动在 3.9 - 6.1mmol/L 之间。当血糖低于 2.8mmol/L 时可诊断为低血糖,但有些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在正常低值范围时(通常低于 3.9mmol/L)也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饥饿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乏力、精神不集中、行为异常、抽搐、昏迷等。
血糖是怎么自我调控的:血糖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自动调控过程。人体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来实现:胰岛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低血糖时或者血糖降低速度过快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血糖降低时机体出于自我保护作用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分泌使血糖升高。
餐后低血糖反应需要警惕糖尿病前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胰岛素分泌异常:在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进食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却大量分泌,造成血糖降得过低,从而引起饭后低血糖反应。
2. 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造成超重或者肥胖,或者有脂肪肝形成,此种情况身体细胞尤其是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血糖正常,胰岛β细胞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可能导致血糖快速降低,引发低血糖反应。
3. 血糖波动:糖尿病前期阶段,血糖调节机制已经开始受损,血糖波动幅度大,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先升高后迅速降低的情况,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出现。
如果经常出现饭后低血糖反应,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家族糖尿病史等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等明确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情况,确定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并且三餐进食顺序需要注意,先吃菜、鸡蛋、牛奶或者肉,然后再吃主食,另外尽量不要喝甜饮料、果汁、稀饭,以免升糖过快,降糖也过快。同时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