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延玉  单位: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2571

在病理科工作久了,每天都会收到胃肠镜室送来的为数众多的活检标本,病理报告发出去以后,也总会有患者回来问“医生,我这个病严不严重?”“医生,这个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什么意思?”……

先弄清三个最常被问的问题

为什么做完胃肠镜还要等病理?

内镜医生凭肉眼只能看到胃肠道黏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而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才能判断“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癌)”。

病理报告要等多久?

常规3–5个工作日。若需进一步检查,如做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或科内会诊,可能顺延2–3天。

报告上写的“建议结合临床”是什么意思?

病理只是拼图的一块,最终方案需结合症状、影像学、血液检查、内镜表现,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肿瘤科综合决定。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用4份“虚拟报告”解读一下日常中遇到的常见情况。

【场景A】

胃镜活检:(胃窦)慢性活动性非萎缩性胃炎;①慢性炎(+);②急性炎(++);③肠化(+);④萎缩(0);⑤上皮内瘤变(无);⑥HP(+)。

【关键词翻译】1. 慢性非萎缩性=胃黏膜在发炎,但腺体数量没减少,胃壁没变薄。2. 无肠化=胃黏膜暂时没有变成“肠型黏膜”,癌变风险极低。3. HP(+)=幽门螺杆菌阳性,它是胃炎、溃疡、胃癌的“头号共犯”。

【温馨提醒】如果检测HP(+),建议家人也吹气查HP,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后4周复查呼气试验确认根除。

【场景B】

胃镜活检:(胃窦小弯侧)慢性萎缩性胃炎;①慢性炎(+);②急性炎(0);③肠化(+);④萎缩(+);⑤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⑥HP(+)。

【关键词翻译】1.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上皮细胞有了重度异型增生,瘤变细胞还局限在黏膜最表层,相当于“原位癌”或“0期”。2. 内镜下若病灶≤2 cm、边界清楚,可行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整块切除,治愈率达90%以上。

【温馨提醒】不要谈“癌”色变,此阶段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关键是及早处理。

【场景C】

肠镜:距肛门25 cm处乙状结肠见一枚直径约1.2 cm息肉,活检结果——(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关键词翻译】1. 管状腺瘤=良性肿瘤,但有癌变潜能,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异型级别越高,风险越大。2.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变坏”,平均癌变时间5–15年,足够我们“先下手为强”。

【温馨提醒】如果一级亲属有肠癌病史,下次复查时间可能提前到1–3年;日常饮食减少红肉、加工肉、酒精,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

【场景D】

肠镜:距肛缘10 cm直肠见溃疡型肿物,活检结果——(直肠)低分化腺癌,侵及黏膜下层。

【关键词翻译】1. 低分化=恶性程度高;2. 黏膜下层浸润=病理分期至少为T1期,需进一步评估深度(是否T1b)及脉管/神经侵犯。

【温馨提醒】肿瘤位置低,可能需评估是否保肛;术后标本会再做MMR/MSI(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决定能否免疫治疗。

拿到报告后,您可以这样做

1. 拍照存档:病理号、病理组织类型、免疫组化结果(Ki-67、MMR、HER2等)要留底,方便跨院就诊。

2. 问清三个问题:目前病变是良性/癌前病变/恶性?是否需要立即处理或择期随访?下次复查间隔多久?

3. 建立“胃肠档案”:把历次内镜、病理、影像用文件夹/手机云盘按时间轴保存,随访时医生一目了然。

病理医生的显微镜独白

一块1-2 mm的胃肠镜活检,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多张连续切片、3种染色、多人病例会诊;对您来说却是决定要不要开刀、要不要化疗的分水岭。我们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只为在报告上多写一句“切缘阴性,未见脉管侵犯”,让患者少挨一刀;我们也愿意在深夜加班做免疫组化,只为确认那一小团细胞到底是不是癌细胞,让患者睡得着觉。

读懂报告,是医患共同决策的起点。希望这篇小文能成为您与医生对话的“翻译官”,让每一次胃肠镜检查都能“检有所值、查后无忧”,最后温馨提示:任何一份病理报告都需要呈现给临床医生,由临床医生最终决定您的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