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肺占位手术后,不少患者会遇到一个麻烦事:总觉得气不够用,稍微动一动就喘,晚上躺着也觉得胸口发闷。其实这不是手术没做好,而是肺部经过手术创伤后,呼吸功能暂时“打了折扣”。只要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多数人在3-6个月内都能慢慢恢复。下面这3个技巧,简单好操作,照着做能帮肺部“找回力气”。
学会“腹式呼吸”,让肺“撑开”更充分
很多人平时呼吸都是“浅尝辄止”,只用胸腔轻轻起伏,肺的下半部分根本没撑开。手术后肺功能减弱,这种“浅呼吸”会让缺氧感更明显。腹式呼吸能帮肺“吸足气”,是最基础也最有效的康复训练。
怎么练才对?
先找个舒服的姿势:可以坐着,后背靠个枕头;也能躺着,膝盖弯起来垫个被子,让肚子放松。
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呼吸时腹部的变化。吸气的时候,慢慢用鼻子往里吸,心里数“1-2-3”,这时候肚子会鼓起来,手能感觉到往上顶;吸到最满的时候,稍微憋一秒钟,然后用嘴巴慢慢把气呼出去,数“1-2-3-4”,呼气时肚子要往里收,像把气球里的气挤干净一样。
刚开始练的时候,每次做5-10分钟,每天3次就行。别贪多,不然容易头晕。练上几天就会发现,原来只能吸一口气走3步,现在能多走两步了,胸口的憋闷感也轻了。
注意避开两个误区
有人练的时候肩膀使劲往上耸,这不对,肩膀要放松,让肚子来主导呼吸;还有人呼气太快,没等肺里的气排干净就开始吸气,这样新鲜空气进不来,等于白练。记住,呼气要比吸气慢,把气排透才关键。
吹气球+爬楼梯,给肺“练力量”
光会深呼吸还不够,得让肺像肌肉一样“练出劲”。吹气球和爬楼梯这两个小动作,看似简单,却能帮肺恢复弹性,增强呼吸肌的力量。
1.吹气球:循序渐进“练呼气”
术后不久,别选太大的气球,普通的小气球就行。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气球慢慢吹,尽量把气吹足,吹到吹不动为止,再松开气球放气。每次吹3-5个,每天2-3次。
刚开始可能吹不了几下就觉得累,甚至吹不起来,这很正常。随着练习,气球会越吹越大,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说明肺的呼气力量在增强。要注意的是,吹的时候别太使劲憋气,感觉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免得胸口疼。
2.爬楼梯:慢慢增加“练耐力”
出院后别总躺着,适当活动能让肺“动起来”。爬楼梯就是个好办法,但得慢慢来。
一开始从1楼爬到2楼,歇口气,感觉不喘了再爬下来,每天1次;过几天觉得轻松了,就试试爬3楼,同样中间要歇够;等能连续爬3-4层楼不觉得特别累,说明肺的耐力已经进步不少了。
爬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别快,一步一步踩稳,呼吸跟着脚步走:上一个台阶吸半口气,再上一个台阶把气呼出去。要是中间觉得喘得厉害,马上停下来,弯腰扶着膝盖慢慢喘气,千万别硬撑。
有家属担心:“刚做完手术爬楼梯会不会伤着?”其实只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来,别勉强,反而能促进肺扩张,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咳嗽排痰有方法,别让痰堵着肺
术后肺里容易积痰,痰堵在里面,不仅呼吸更费劲,还可能引发肺炎。很多人怕咳嗽扯到伤口疼,就忍着不咳,结果痰越积越多,反而影响恢复。其实只要咳嗽的方法对,既能把痰排出来,又不会太疼。
咳嗽前先喝两口温水,让喉咙和气管润一润,痰会更容易咳出来。如果伤口还疼,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可以垫个软毛巾),轻轻往里面压,能减轻震动带来的疼痛。
先做几次腹式呼吸,吸足气,然后稍微弯一点腰,身体前倾,用嘴巴用力咳两下:第一下轻一点,把痰松动;第二下稍用力,从胸口把痰咳出来。要是一次咳不出来,歇10秒再重复,别连续猛咳,免得伤嗓子。
要是痰太稠咳不动,可以试试“雾化”:在医生指导下用点化痰的药,加在雾化器里,吸10-15分钟,让痰变稀,再咳就容易多了。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一次,能帮肺“清清爽爽”。
肺占位术后的呼吸康复,就像教肺“重新工作”,急不来但也不能偷懒。腹式呼吸是基础,每天坚持练;吹气球和爬楼梯能帮肺“长力气”,循序渐进加量;咳嗽排痰能让肺“不堵车”,方法要对。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甚至有点累,但坚持两三周就能感觉到变化:喘的次数少了,晚上睡觉能躺平了,出门散步也不用总停下来歇着。如果练了一段时间,呼吸不畅反而加重,或者痰里带血、发烧,要赶紧找医生看看,别自己硬扛。
记住,肺部的恢复需要时间,只要方法对、肯坚持,大多数人都能慢慢找回顺畅呼吸的感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