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医疗领域中,临床检验就像是一个透视人体内部健康的窗口,可以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有力依据。不管是普通的感冒发热,还是比较复杂的慢性疾病,临床检验在为患者们进行疾病诊疗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临床检验有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从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和粪便检验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临床检验的基本流程、结果解读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认识和配合临床检验。
一、关于临床检验流程,您了解多少?
所有的临床检验流程,一般都是分为样本采集、样本处理、分析检测以及结果报告几个步骤,下面就以四大检验类别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检验流程。
1.样本采集
血常规检验:通常都是选择肘部或手背静脉,来采集静脉血。
尿常规检验:需要采集中段尿液,就是在排尿过程中取中间部分,且要避免污染。
生化检验:也是采集静脉血,但可能比血常规需要更多的血量来做多项检测。
粪便检验:需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但要防止混入尿液或其他污染物,以免粪便样本不合格。
2.样本处理
需要将采集后的样本,快速送往检验科,样本会被工作人员仔细标记、分类,并储存于适当条件下,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像血液等特殊样本,可能需要做离心处理,以便分离出血浆或是血清。
3.分析检测
血常规检验: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会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快速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关键指标。
尿常规检验:工作人员会通过尿常规分析仪,对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进行监测。
生化检验:工作人员利用生化分析仪,可以检测出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的生化指标。
粪便检验:工作人员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粪便中的寄生虫卵、细菌、红细胞等,必要时需进行微生物培养以检测病原体。
4.结果报告
在检测完成之后,会生成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里面含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以及参考范围等;医生则会根据这份报告,再结合患者的病史与症状,进行综合诊断。
二、检验结果解读
1.血常规检验
白细胞计数:如果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如果下降则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受损。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降低提示可能有贫血;如果升高则可能表示有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显示减少可能有出血倾向;如果增多可能表示其更容易有血栓形成。
2.尿常规检验
尿蛋白:检验结果呈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疾病或是高血压。
尿糖:结果显示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或高糖饮食。
尿红细胞:如果结果显示增多,则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肿瘤等疾病。
尿白细胞: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增多,则表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3.生化检验
血糖:血糖指标升高表示可能有糖尿病;反之,则可能表示有低血糖症。
血脂:血脂指标升高提示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显示异常,提示可能有肝脏或肾脏疾病。
电解质:结果显示异常则表示可能存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
4.粪便检验
寄生虫卵:如果发现寄生虫卵,就提示可能有寄生虫感染。
细菌:如果培养结果为阳性,则可能有细菌性肠道感染。
红细胞:粪便检验结果显示红细胞增多,则表示可能有肠道炎症或出血。
三、临床检验的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
在采集样本前,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准备,防止影响检测结果,如在做血常规检验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与饮酒;在做尿常规检验前,需要避免高糖饮食,也不要服用某些药物。
2.样本的保存和运输
采集后的样本需要立即送往检验科,不要长时间存放;对于血液等需要冷藏的样本,要在适当的温度下保存。
3.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样本质量、检测方法、仪器精度等均有关,所以建议大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验。
4.隐私保护
临床检验会涉及患者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患者的隐私安全。
总之,临床检验是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和粪便检验这几类,应用较为广泛;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与科普,大家都能更加正确、深入地了解各项检验及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