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成凤  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36

在血液风湿免疫科门诊,常有患者拿着写有 “免疫抑制剂” 的处方忧心忡忡:“吃了这个药免疫力会变差吗?会不会更容易生病?” 事实上,免疫抑制剂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后等疾病治疗的 “关键武器”,只要掌握科学护理要点,就能在发挥药效的同时降低风险,安心接受治疗。

正确认识:打破对免疫抑制剂的认知误区

很多患者对免疫抑制剂存在 “谈虎色变” 的误区,认为这类药物会 “摧毁” 免疫系统。实则不然,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 “调节” 而非 “抑制”——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自身组织,药物通过适度调控免疫反应,减少炎症损伤;对于骨髓移植患者,药物则能预防排斥反应,帮助新骨髓 “扎根”。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均经过严格的安全性验证。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肝肾功能等制定个体化方案,通过定期监测调整剂量,将药物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

日常护理:筑牢身体防护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做好感染预防

免疫抑制剂可能使感染风险略有升高,日常需重点做好防护。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揉搓 20 秒以上;保持家居环境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避免接触感冒、流感患者,若家人患病需做好隔离。

第二道防线:管好饮食、作息与运动

饮食上要做到 “均衡多样、新鲜洁净”。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果(如橙子、西兰花)和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豆制品),增强身体基础抵抗力;避免食用生鱼片、未煮熟的肉类和蛋类,防止寄生虫或细菌感染。作息方面要保证每晚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能帮助免疫系统维持稳定状态。运动需 “量力而行”,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项目,每周 3-4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运动后注意及时保暖,避免着凉。

第三道防线:坚持定期监测

用药期间的监测是 “安全阀门”。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是否出现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等情况;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药物时,还要监测血药浓度,确保剂量精准。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如感冒药、中药),需提前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异常应对: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用药期间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持续发热(体温超过 38.5℃)、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皮肤出现皮疹、瘀斑、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尿色加深;头晕乏力、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这些可能是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及时干预可避免病情加重。

此外,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长期用药可能让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应多给予陪伴沟通,患者可通过加入病友交流群、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良好的心态能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辅助提升治疗效果。

免疫抑制剂并非 “洪水猛兽”,而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 “得力助手”。只要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做好感染预防、饮食作息管理和定期监测,就能在药物治疗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安心。血液风湿免疫科的护理团队也会全程提供指导,为患者的治疗安全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