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旭文  单位: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  发布时间:2025-08-26
347

走进ICU,各种仪器的滴答声交织成特殊的背景音,医护人员的脚步匆匆,目光紧锁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在这片与死神赛跑的战场上,有一种疾病总在悄无声息中发起攻击,等被察觉时往往已造成致命伤害,它就是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脓毒症。

一、细菌作乱 全身器官遭牵连

脓毒症常由皮肤伤口或呼吸道感染等普通感染引发。当病原体突破防御进入血液或组织,若其过强或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便会引发失控的免疫紊乱。此时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不仅攻击病原体,还会损伤自身组织,导致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增加,液体和蛋白质渗入组织引发水肿,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致血压骤降形成感染性休克。这种紊乱还会蔓延至全身器官,造成肾损伤、肺功能障碍、心功能下降等,多器官衰竭后患者生命岌岌可危。

二、悄无声息 早期信号常被忽略

脓毒症的早期表现和普通感染很像,但是等典型症状出现时,病情往往已到中重度阶段。患者体温可能高于38.3℃或低于36℃,心率超过90次/分钟,呼吸快于22次/分钟。这些看似是身体对抗感染的寻常反应,其实可能是脓毒症的预警。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嗜睡、烦躁或意识模糊,这是大脑血流不足加上毒素影响的结果。尿量减少也需重视,可能意味着肾功能将出现不可逆损伤。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容易被漏诊,发现时常常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分秒必争 黄金时间窗决定生死

1.黄金6小时:救治的关键节点

救治脓毒症,时间因素至关重要。临床强调的黄金6小时干预期,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时段。有数据显示,若超出这一时段,每延迟1小时实施有效救治,患者的死亡率就会上升7.6%。因此,从确诊开始,每一分每一秒的处置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结局。

2.液体复苏:循环稳定的基础

液体复苏是急救的首要环节。因血管通透性异常,体液渗入组织间隙导致循环血量不足,需快速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以稳定血压。但补液需严格把控,过量可能引发肺水肿或加重心脏负荷,医生会依据血压、尿量及乳酸水平等指标精准调节用量。

3.抗生素使用:精准控感染

抗生素应用需及时高效。在未明确病原体种类时,医生会结合感染部位与常见致病菌特点,先选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扩散;待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后,再换用针对性更强的窄谱抗生素,这样既能增强疗效,也可减少耐药菌滋生。

4.器官支持:守护重要脏器

感染性休克患者需借助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通过收缩血管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器官功能支持手段不可或缺,呼吸衰竭时需呼吸机辅助供氧,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则需血液透析排出代谢废物。

四、警惕风险 做好预防是关键

1.日常防护护屏障

日常需注重皮肤保护,避免外伤。若出现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防止细菌侵入。皮肤作为第一道防线,其完整与洁净对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2.呼吸道防护别忽视

呼吸道感染易引发脓毒症,换季时需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处。勤洗手、戴口罩,可减少呼吸道病原体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3.基础病患者控原病

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病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这类人群需积极控制原发病,以此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可能。

4.特殊人群多留意

老年人属高危人群,家人要关注其体温、精神及食欲变化,异常时及时就医。医院也需严格执行感染防控规范,降低院内感染几率。

脓毒症作为感染可能引发的严重问题,其危害值得每个人警惕。我们应主动重视它,从早期识别入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做好日常预防。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其带来的风险,真正守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与平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