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吉淑  单位:贺州市人民医院城东分院 儿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4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常见病原体,冬春季节高发。其感染可能从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迅速进展为严重下呼吸道疾病。早期识别与家庭护理对降低重症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指导家长科学应对。

RSV感染的“早期信号”

上呼吸道症状:初期“感冒样”表现

RSV感染初期多呈“感冒样”表现,上呼吸道症状明显。患儿会出现清水样鼻涕,伴随打喷嚏、鼻塞,致呼吸不畅、夜间张口呼吸;病毒引发咽喉炎症,致喉咙痛,患儿可能拒食哭闹,咳嗽由干咳渐转湿咳;多数患儿有低热,婴幼儿或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出现高热。若流涕、咳嗽持续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需警惕RSV感染。

下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的“危险信号”

RSV感染若向下呼吸道进展,会释放“危险信号”。病毒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时可能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还可能伴有喘息。缺氧会使口唇、甲床青紫。同时,呼吸费力让患儿拒食、呛奶,进而导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早产儿、6月龄以下婴儿及先天性心肺疾病患儿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

全身症状:精神与行为的异常

RSV感染引发全身症状时,患儿精神与行为会出现异常。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且反应迟钝,也可能因身体不适持续烦躁哭闹。若出现高热不退,退烧药效果差,甚至意识模糊、抽搐,需紧急送医。

家庭应急护理

隔离与防护:阻断病毒传播

为阻断RSV病毒传播,要做好隔离与防护。尽量让患儿单独居住并配备独立卫生间,若条件不允许,可在房门口设置物品传递区。每日开窗通风多次,避免用中央空调。患儿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要用沸水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照护者接触患儿前后,要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洗手液。

呼吸道护理:保持通畅是关键

呼吸道护理中,保持通畅是关键。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软化鼻痂后借助吸鼻器清理;若痰液黏稠,可轻拍其背部以帮助排痰。使用冷雾加湿器,保持适宜的湿度,能缓解鼻塞与咳嗽,且要每日更换加湿器中的水。对于婴幼儿,可让其采取头高脚低卧位,即将床头适当抬高,以此减轻呼吸费力的状况。

发热护理:避免高热惊厥

发热护理时,为避免高热惊厥,当体温未达较高危险值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浴(注意避开胸腹部),同时贴上退热贴。若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应遵医嘱为超过3月龄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为6月龄以上患儿使用布洛芬,且不宜交替用药。期间还应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或口服补液盐,婴幼儿则应增加哺乳频率以防脱水。

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护理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给患儿选择米粥、面条、蔬菜泥等半流质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食欲不佳时应少食多餐;对于拒食的患儿,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营养。特别要注意,切勿强迫患儿进食,以防呛咳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

病情监测:何时需紧急就医

病情监测中,出现这些情况需紧急就医:呼吸异常,如呼吸频率加快、有三凹征或喘息加重;精神异常,持续嗜睡、昏迷甚至抽搐;有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高热不退,如体温超过39℃且持续3天以上。未满3月龄的婴儿或早产儿感染RSV后,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日常防护不可松懈

疫苗接种:高风险婴儿可接种尼塞韦单抗(单克隆抗体)以进行被动免疫,从而降低住院风险;老年人可根据医生建议接种已上市的RSV疫苗。

避免密集场所:在RSV高发的冬春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前往商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防感染。

增强免疫力:想要增强免疫力,需保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还可适度进行散步、游泳等运动,同时要避免婴幼儿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

结论

RSV感染虽常见,但通过科学识别早期信号、规范家庭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精神萎靡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切勿延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