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期间,不少准妈妈会遇到浑身发痒的情况,有时痒得晚上睡不着,忍不住想抓。有人听说这种痒可能是 “胆汁淤积”,心里一下子就慌了。其实孕期浑身痒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是胆汁淤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今天就来聊聊孕期浑身痒到底是不是胆汁淤积,该怎么判断和应对。
孕期浑身痒,可能是什么原因
孕期浑身痒是很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和怀孕后的身体变化有关,不一定是大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干燥。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加上肚子越来越大,皮肤被撑开,容易变得干燥,尤其是小腿、腹部这些部位,痒起来像有小虫子在爬。
另外,孕期湿疹、荨麻疹也会引起痒。吃了某些食物(比如海鲜、芒果)、接触了花粉或洗涤剂,可能诱发皮肤过敏,出现小红疙瘩,越抓越痒。还有些准妈妈因为体重增长快,肚子、大腿根等部位出现妊娠纹,妊娠纹附近的皮肤也会发痒。
这些普通的皮肤问题,一般不会影响胎儿,只要做好保湿、避开过敏原,痒的感觉会慢慢减轻。但如果是胆汁淤积引起的痒,就得特别重视了。
什么是孕期胆汁淤积
孕期胆汁淤积,全称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怀孕中晚期可能出现的一种特殊问题。简单说,就是肝脏分泌的胆汁排出不顺畅,淤积在体内,胆汁里的一些物质(比如胆汁酸)跑到血液里,刺激皮肤神经,引起发痒。
这种痒有几个特点:大多从手脚开始,尤其是手心和脚心,然后慢慢蔓延到肚子、后背,甚至全身;白天痒得轻,晚上会加重,有时会痒到影响睡觉;一般没有明显的皮疹,皮肤看起来好好的,但就是痒得厉害。
胆汁淤积对妈妈的影响主要是痒得难受,影响生活质量,但对胎儿的影响可能比较大。过高的胆汁酸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增加早产、羊水污染甚至胎儿突然缺氧的风险。所以一旦怀疑是胆汁淤积,必须尽快去医院检查。
怎么判断是不是胆汁淤积
如果孕期出现浑身痒,尤其是符合上面说的 “从手脚开始、晚上加重、没皮疹” 这些特点,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医生会先询问痒的部位、时间和特点,然后安排抽血查 “血清胆汁酸” 和肝功能。这是判断胆汁淤积最关键的指标。如果血清胆汁酸升高,空腹超过10 μmol/L,再加上典型的发痒症状,基本就能确诊了。
需要注意的是,胆汁淤积多发生在怀孕 28 周以后,尤其是双胞胎、有家族史或之前怀过胆汁淤积的准妈妈,更容易出现。如果是怀孕早期就开始痒,而且皮肤有明显疹子,大多不是胆汁淤积,更可能是普通的皮肤问题。
如果是胆汁淤积,该怎么办
一旦确诊为胆汁淤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胆汁酸,保护胎儿。
医生会开一些安全的药物,比如熊去氧胆酸,帮助胆汁排出,降低血液里的胆汁酸水平,减轻痒的症状。同时会建议定期做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
准妈妈自己也要注意休息,尽量左侧卧位,增加胎盘的血液供应;不要用热水烫洗皮肤,少用肥皂,避免抓挠(抓破皮容易感染);穿宽松的棉质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如果胆汁酸升高,应根据孕周、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或特殊情况综合判断,个性化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
普通孕期皮肤痒,该怎么缓解
如果检查后排除了胆汁淤积,只是普通的皮肤问题,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缓解:
每天用温水洗澡,时间别太长(5—10分钟即可),水温别太高(38℃以下),洗完后及时涂孕妇专用的保湿霜,尤其是容易干燥的部位。
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服,避免化纤或紧身衣摩擦皮肤。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是过敏引起的痒,要找出过敏原并避开,比如停吃可疑食物,不用可疑的护肤品。实在痒得厉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安全的止痒药膏(比如炉甘石洗剂)。
结语
孕期浑身痒不一定是胆汁淤积,但也不能大意。如果痒得有特点(从手脚开始、晚上加重、没皮疹),尤其是怀孕中晚期出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查胆汁酸。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胆汁淤积带来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只是普通的皮肤痒,做好保湿和护理就能缓解。准妈妈们别自己瞎猜,有问题及时问医生,才能安心度过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