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糖尿病发病数量持续上升,患者人数不断扩大,对于这种慢性病的护理方式和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变得十分必要。此研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药物使用、饮食结构调整、作息时间安排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给初次诊断的病人给予实际的帮助,改善他们的治疗配合度,进而优化血糖水平。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异常,长期血糖水平异常会扰乱碳水化合物代谢,也会引发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对多个器官系统产生潜在危害。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成1型,2型,妊娠期以及其它特殊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占比达90%以上,它的发病机制很大程度上跟遗传倾向,肥胖症,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表现缺乏典型性,主要体现为乏力、多饮、体重减轻及体检时偶发的高血糖状况,早期诊断并加以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确诊糖尿病并不表明病情无法逆转或者不能控制,而是要促使患者积极按照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执行,从而达到血糖达标并且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糖尿病综合管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血糖控制上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新诊断的病人来说,按照医嘱规范用药是达成治疗目的并保障安全的关键根基,病人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定量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决不能随意改变剂量或者停止治疗方案。因为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像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它们有着各自特殊的临床表现,所以这些病人的用药策略应当由内分泌科专家依照个人病情以及动态监测的数据来制订,并且还要随着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监测血糖可以当作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定时检测空腹,餐后以及随机时间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能够全方位地评判疗效并给后续治疗决定给予参考。特别是那些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学会准确的注射技术和轮换皮下注射部位非常重要,这样做有益于明显削减注射引发的并发症。
注重健康的饮食以及作息习惯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对血糖控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还能有效地降低胰岛β细胞的代谢负担,糖尿病患者要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来安排饮食,合理地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建议优先吃那些含有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豆类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而且要严格控制精制糖和高脂食品的食用量,还要准确计算每天的能量总量,从而保证血糖稳定。分散三餐并且适当吃些加餐,可以有效地防止餐后血糖出现剧烈波动,从而改善整体的代谢状况。
作息规律性对于血糖稳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保证足够的而且稳定的时间睡眠,维持与生物钟同步的作息习惯,有益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助于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转,要防止熬夜,过度操劳,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因为这些都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或者太极。这不仅可以改善糖代谢水平,还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在运动期间,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长和强度,从而有效地防止出现低血糖风险。
做好相关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之中,造成微循环受损以及神经损伤状况频发,皮肤屏障机能慢慢衰退,从而出现干燥,感染并且愈合速度缓慢等诸多问题。科学规范的皮肤护理方案在防止并发症发生,维持机体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重视皮肤的清洁与适度滋润,不能让皮肤长时间浸泡或者频繁清洗,以免破坏表皮天然保护层。日常生活中应当选用温和且低刺激性的清洁用品,尽量避开含有较多化学成分的产品,因为这些成分会对敏感肌肤产生潜在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足部以及其他易受伤区域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尽早察觉到红斑,皲裂或者水疱之类的早期现象,就能有效降低感染蔓延的可能性。
总之,对于第一次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也就是所谓的“新糖友”,开展科学化的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措施是保持病情平稳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