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菲菲  单位:东营市利津县中医院(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1
747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延续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每周2-3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过程看似规律,但透析期间的每一个护理细节,都深刻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从透析前的准备到透析中的配合,再到透析后的恢复,每一个环节都暗藏“健康密码”,掌握这些细节,才能让透析治疗真正成为生活的保障而非负担。

透析前:未雨绸缪,为治疗筑牢根基

透析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首先,血管通路的维护至关重要。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日常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受压、碰撞,每天至少3次用对侧手触摸内瘘处,感受震颤是否正常,若发现震颤减弱、消失或局部红肿、疼痛,需立即就医。对于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要防止导管扭曲、受压、脱出,洗澡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避免感染。

饮食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透析前应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体重增长过多。一般建议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公斤,过多的水分潴留会增加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遵循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适量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减少植物蛋白摄入,既能保证营养供给,又可减轻肾脏代谢负担。此外,透析前还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度紧张焦虑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影响透析效果。

透析中:密切配合,保障治疗安全

进入透析环节,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治疗安全的关键。透析开始前,要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近期身体状况,如有无发热、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以便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在透析过程中,需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大幅度肢体活动,防止穿刺针脱出引发血肿或出血。若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痉挛等不适,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切勿自行处理。

透析过程中还需关注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部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等,此时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生理盐水等方式缓解。此外,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避免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过大,也是预防低血压的重要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暖,透析过程中患者体温可能下降,可使用毛毯覆盖,防止着凉。

透析后:科学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透析结束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的结束,透析后的恢复阶段同样关键。首先,穿刺部位的护理不可轻视。拔针后,需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穿刺点15-30分钟,力度以能止血且触摸到内瘘震颤为宜。按压时间过短易导致出血,过长则可能引起内瘘闭塞。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防止感染。若穿刺部位出现渗血、肿胀、疼痛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透析后需监测体重、血压等指标。透析后体重应接近干体重,若体重下降过多或出现乏力、口渴等脱水症状,需适当补充水分;若体重下降不足,可能存在水分清除不充分,需与医生沟通调整透析方案。血压监测也很重要,透析后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心脏、脑血管等重要器官功能,应定期测量并记录。

在饮食方面,透析后可适当增加水分和蛋白质摄入。但仍需遵循少量多次饮水原则,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水肿。蛋白质摄入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增加,以补充透析过程中丢失的营养物质。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毒素排出,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透析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内瘘损伤。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