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在手术室复杂的医疗体系中,麻醉监测护士是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角色。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准的操作技能与高度的责任心,贯穿手术全流程,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复苏等核心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手术室里的“生命监护官”,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患者手术安全与预后效果。
术前:精准评估与准备,筑牢安全第一道防线
术前阶段是保障麻醉安全的基础,麻醉监测护士需通过全面评估与细致准备,为手术麻醉扫清风险障碍。
深度访视与风险筛查:麻醉监测护士会前往病房开展患者访视。首先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确保信息精准无误;随后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尤其是麻醉药物过敏史)、既往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近期用药情况,同时通过交流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结合麻醉医生的体格检查,重点评估患者气道条件(预判插管难度)、心肺功能(评估麻醉耐受度),精准识别潜在麻醉风险,如高龄患者循环功能较弱、肥胖患者呼吸管理难度大等,并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为麻醉医生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麻醉物品与设备准备:根据患者病情与手术类型,麻醉监测护士需提前准备全套麻醉相关物品。一方面,核对麻醉药品(包括诱导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的名称、剂量、有效期,分类摆放并做好标记,同时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另一方面,调试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工具、除颤仪等设备,确保麻醉机呼吸参数设置准确、监护仪各项指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显示正常,所有设备处于应急备用状态,为麻醉操作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术中:动态监测与应急处置,守护生命体征稳定
全周期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开始后,麻醉监测护士需持续监测患者核心生命指标,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体温、心电图等,每1-2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形成动态监测曲线。通过实时观察数据变化,精准判断患者生命状态,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配合操作与突发情况应对:在麻醉实施过程中,麻醉监测护士需密切配合麻醉医生,精准执行给药指令,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与输注速度,协助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处于适宜的麻醉状态;同时配合完成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做好局部消毒、器械传递等辅助工作,保障操作规范无菌。若遇突发紧急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暂停、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等,麻醉监测护士需在数秒内响应,快速递送急救设备与药品,协助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操作,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协同配合,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术后:复苏管理与衔接,保障康复平稳起步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经历麻醉苏醒期,此阶段仍存在生命风险,麻醉监测护士的复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苏醒期精细化监护:手术结束后,麻醉监测护士将患者转运至麻醉恢复室(PACU),继续密切监测意识、呼吸、循环状态,每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期间需及时处理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需协助调整体位、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若发生喉痉挛,需立即开放气道、给予吸氧,确保呼吸通畅。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麻醉药物作用,引导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确保苏醒过程平稳有序。
多环节交接与健康指导:当患者达到转出标准(意识清醒、呼吸正常、生命体征稳定30分钟以上),麻醉监测护士需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内容包括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用药情况、生命体征波动记录、术后需重点观察的事项(如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呼吸功能异常)等,确保信息传递无遗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