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杨  单位: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132

当很多人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自己血糖水平已经超出正常值后,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词语一定是“糖尿病”,然而很少有人想到糖尿病有两个完全不同症型——1型及2型糖尿病。它们虽然同以“高血糖”为特征,但致病原因、患病人群以及治疗措施却有很大不同,如同一把锁,却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钥匙开启。

什么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我们可以将人体胰腺设想成一个胰岛素制造厂——胰岛β细胞。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这些细胞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入侵敌人而加以攻击,从而导致胰岛素生产几乎完全停止。此疾病发展快速,发病较急,临床往往以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为特点。胰岛素严重缺乏迫使身体分解脂肪供能,结果产生了大量酮体。血酮堆积过多,会诱发酸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过度换气或昏厥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成为需要急救的“危急重症”。虽然只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10%,但发病急、病情重,一经诊断,必须立刻启动治疗。并且大多数是儿童、青少年或青年人(30岁以内者居多)。

而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初期胰岛素工厂正常工作且有可能存在加班的现象,但由于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之间的沟通不畅,这种情况叫做“胰岛素抵抗”。钥匙拼命工作,锁却反应迟钝,血糖大门难以开启,血糖就一直留存在血液中。胰岛β细胞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下逐渐衰竭,最终无法制备足够的胰岛素。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缓慢且难以发觉,很多人患病数年甚至数十年而未发觉,直到体检时才发现其血糖偏高的情况。这类患者往往体重过重或肥胖、有家族病史、缺乏锻炼、血压高、血脂异常、年龄大于40岁(近几年糖尿病患者在青少年群中发病率也较高)。而且在糖尿病群体中,这类患者占绝大多数,比例约为90%~95%。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病因本质不同: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系统自身攻击胰岛β细胞所致。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疾病,是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而引起的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关。

发病特点不同:1型糖尿病进展急剧,症状典型,严重的酮症酸中毒为常见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渐进,早期常无症状,在体检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被发现。

患者群体不同:1型糖尿病以儿童、青年和成人为主。2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为主,但由于肥胖人群增多,其在儿童和青年中的发病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该如何控糖?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本身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依赖于外源性的胰岛素输入(或胰岛素泵的应用)才能生存,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基础治疗。患者必须在每日的生活、运动、饮食、工作等方面,注意并严格控制胰岛素的用量。可采用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CGM)甚至闭环人工胰腺系统等先进科技产品来帮助其更好地对血糖加以管控。

对于糖尿病2型患者来说,需要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实现热量平衡和优化碳水化合物摄入,并且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来实现营养需求量,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或高强度有氧运动至少75分钟(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再配合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身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需要降低体重(至少降低5%~10%)以改善血糖水平。如果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实现血糖管控,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二甲双胍目前依然是基础治疗的首选药物(除非不耐受或有禁忌),二线及后续药物种类繁多,选择需个体化。

并发症的阴影殊途同归

尽管疾病的起源不同,但长期血糖管理失控最终会带来同样的后果。长期高血糖则会损伤血管和神经。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导致感染、溃疡、截肢的风险显著增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